
4月29日至5月1日,奉贤举行“Be Real咖啡文化节”,20余个品牌携超过20种首发或季节特供产品亮相。
与上海中心城区早已极度“内卷”的咖啡行情不同,奉贤近些年来才逐渐拥有了自己的私营精品咖啡店。笔者注意到,许多参加本次咖啡节的都是成立一到三年的原创品牌,创始人也多为青年人。
这些年轻的原创品牌如何发展壮大?几位品牌创始人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奉贤原创咖啡品牌云集,传达在地特色风味
咖啡节现场,琳琅满目的咖啡新品让人目不暇接,豆子计划推出的“桃桃花花耶”首先吸引了笔者的目光。三杯不同风味的咖啡被设计成小杯包装,消费者花平日一杯咖啡的钱就能品尝三种不同味道。
其中,“桃桃”一杯黄桃风味浓郁,让人印象深刻。豆子计划创始人王静告诉笔者,品牌创立之初她们便希望可以充分发挥奉贤本地的特色文化与优势,于是特意将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奉贤黄桃,融入到了咖啡风味之中。
豆子计划的推出的三连杯咖啡。颜筱依 摄影
同样具有奉贤本地特色的新品,还有T.A.B Coffee的“阿婆的绿豆汤”。T.A.B Coffee创始人李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奉贤南桥人,常常回忆起小时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煮来解暑的绿豆汤,于是在咖啡中大胆加入绿豆的风味,希望以此触动奉贤人的童年回忆。
像豆子计划、T.A.B Coffee一样,登陆本届Be Real咖啡节的咖啡品牌大多是在地原创IP,包括GOAT COFFEE、海山咖啡、POPO COFFEE、陆肆壹咖啡、無知咖啡、炫方点心局(烘焙)等等,创始人多为定居在奉的80、90后,许多品牌都努力挖掘、展现奉贤风味。
“咖啡文化是社交的文化,很高兴参加购物节期间举办的咖啡文化节,可以让更多的朋友认识我们这些原创小众品牌。”李先生表示。
年轻品牌注重创新,开店三年推出上百款新品
从零开始经营一个品牌并不容易,何况这些新品牌无一例外都受到了疫情的冲击。那么,它们是如何成长、发展起来的?
设计师出身的李先生,给出的答案是:创新。李先生告诉笔者,T.A.B Coffee开店三年以来,每周都会更换“豆单”,特调也是每两到三个月就会换一批,有时甚至一个月就换,开店至今已经推出上百款不同风味的咖啡。“让顾客一直保持新鲜度,是我们品牌运营的精髓。”李先生坦言。
T.A.B Coffee吸引咖啡爱好者前来打卡。颜筱依 摄影
和李先生有相似经历的还有顾先生。2019年,“重度咖啡爱好者”顾先生以打造奉贤新城首家“私营精品咖啡店”为目标,开设了Restart Coffee。
为什么会选择“Restart”作为品牌名?顾先生表示,自己在没有从商经验的情况下辞职创业,完全颠覆了自己的人生状态——以“重新开始”为名,也是为自己的全新生活加油打气。
“上海疫情期间,门店不能经营,但我们研发、创新的步伐一直没有停下。”顾先生说道。
Restart Coffee的咖啡师正在忙碌。颜筱依 摄影
笔者注意到,Restart Coffee不仅为本次咖啡节专门研发了五款新品,还为五款饮品均制作了随咖啡赠送的“名片”,五彩缤纷的小卡片上写着咖啡名字、配料,以及对咖啡风味颇具诗意的阐释,如针对“李白吟诗前”这一款含有金酒成分的咖啡,其名片上用散乱飘逸的方式排版“人生得意须尽欢”等李白经典诗句,从而模拟李白醉酒吟诗的状态。许多消费者看到“名片”,都露出了欣喜的表情。
开店近三年,顾先生表示,自己明显感觉到了奉贤咖啡行业的变化,越来越多周边居民将一杯好咖啡看作生活的刚需,奉贤南桥地区的私营精品咖啡店也越来越多。在顾先生看来,这是非常好的现象:虽然竞争对手增多会带来一定经营压力,但这种良性竞争可以推动商家不断向前。
扶持本地原创品牌成长,借购物节增强市场活力
作为本次咖啡文化节的主办方,上海南方国际(集团)副总经理岑晓晶表示,南方国际正在策划相对应的“奉贤咖啡新品牌扶持计划”,为本地咖啡及相关饮品领域青年创新创业人群提供相对稳定及高质量的实体营商环境支撑,包括探索免租期、扣点运营等等在内的一系列定向扶助内容。
“我们希望在助力完善本地相关产业链孵化、成长的同时,也能培育出一批在长三角青年消费市场中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奉贤本土咖啡品牌,为疫后线下消费市场活力复苏提供创意支持。”岑晓晶说道。
疫情过后,如何激发传统商圈的发展韧性、消费潜力,也是沪上许多商业地产运营企业正在面临的问题。
南方国际为何选择在五五购物节期间举办咖啡节活动?岑晓晶表示,此举不仅是为促进社会消费需求的释放,更是希望重建一条“供需联动”的纽带。“借力购物节,商户品牌可以顺应消费升级趋势,补齐供需短板,做大市场规模,为下半年的战略布局发力。目前就招商情况而言,购物节已成为扩大全年内需、增强市场活力的关键节点之一。”岑晓晶说道。
头图为奉贤“Be Real咖啡文化节”现场。颜筱依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