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一季度科技项目完成投资105.65亿元!临港优化营商环境出实招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于玘珺 发布时间:2023-05-13 13:44

摘要: 今年一季度,临港新片区产业科技项目完成投资105.65亿元,同比增长68.2%。

“我在临港待了两年,买了车、买了房,生了子,成为了新上海人,感受到了城市的归属感。”5月12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主题采访活动中,临港管委会高科处副处长李向聪在介绍临港新片区招商引资情况时,以自己为例,介绍了临港“生活的温度”如何吸引、留住人才。


今年一季度,临港新片区产业科技项目完成投资105.65亿元,同比增长68.2%,其中,制造业投资完成82.91亿元,同比增长84%,约占全市三成;规上工业产值完成995亿元,同比增长29.8%,约占全市11%。预计今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将突破4000亿元,制造业投资将突破400亿元。一系列数据的取得,离不开临港优良的营商环境,尤其是对人才的吸引力。


临港除了发挥“试验田”的作用,在金融、航运、法律服务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先行先试,在精简审批方面,承接了市、区两级1215项行政事项,90%以上的许可事项均已实现二级审批办结,很多事情不出临港就能审批闭环。


同时,临港在涉企经营和工程建设两大领域持续发力,率先推出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企业名称告知承诺制,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建立“一站式拿地开工”和“一站式竣工投产”全链条服务机制,为新片区内的企业从设立起,到拿地开工,再到竣工投产、日常运营提供全方位的便利。


“还好我们是在临港,才得以享受到了比较优惠而且快捷的融资以及非常好的政策补贴,解决了燃眉之急。”上海电气凯士比核电泵阀有限公司2008年就在临港成立并建厂,在国家重大项目的关键产品的研发初期,资金缺口极大,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俞迟十分感谢临港的一系列支持。


面对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俞迟说:“临港地区的公租房以及人才公寓等支持让我们有更好的底气去招聘,解决了新进员工签约前的担忧。”临港的“双限房”则解决了员工后续安家的需求。目前该公司超过一半的员工已定居在临港。


作为国际数据港建设的主要支撑单位,上海临港新片区跨境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不足四年。公司总经理李晶表示,一开始公司在引进高端人才上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但随着临港教育、医疗资源的完善,以及住房、落户政策等优惠政策的推出,越来越多的人才愿意来到临港工作。


头图为临港新片区政务服务中心。于玘珺 摄影


摄 影:于玘珺
责任编辑:包璐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农商银行发布“鑫动能3.0”...

搭乘地铁看上海16|一日内打卡滨...

2023临港十大科创先锋选树活动...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