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行业趁节假日大幅涨价、网购演出门票遭遇“盲选”座位……中消协公布上半年八大消费投诉热点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陆燕婷 发布时间:2023-08-02 15:03

摘要: 中消协公布上半年八大消费投诉热点

8月2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3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据统计,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615365件,解决497142件,投诉解决率80.79%,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9064万元。投诉热点问题主要涉及旅游出行、演出票务、教育培训、食品安全、家装建材、视频直播平台、卖场、预付消费等八大行业和领域。


花上千元买演唱会门票

结果座位成“立柱专享”


一是旅游出行投诉增长显著。问题集中在酒店行业趁节假日大幅涨价、部分酒店缺乏诚信单方违约或砍单、旅游景区消费者体验差、景区购物问题多发、导游强行推销、强制购物问题屡禁不止等。中消协建议消费者出行前一定要做好计划和攻略,在外旅游时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警惕额外消费、行程变动等,同时要避免冲动消费、跟风购物。


二是网购演出票务亟待规范。问题主要集中在,退票难成行业普遍问题、消费者网购演出门票遭遇“盲选”座位,以及网购演出票务销售平台疑似“跳票”问题多发。如2023年5月,多名消费者反映某明星演唱会现场视线被遮挡,引发集中投诉。消费者张女士在某平台支付1299元购买了一张位于二层看台的演唱会门票,到现场才发现有立柱正好遮挡视线。平台表示退款事宜由主办方负责处理;主办方则称在售票阶段尚未搭台,并不知晓舞台上会有四根柱子。上海市消保委介入调查后,建议主办方在售票期间通过座位图展示等方式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中消协指出相关演出票务平台和主办方可借鉴航空、铁路等其他服务行业的成熟做法,制定阶梯式退改规则,并向消费者公示,保证消费者在购票前充分知情和主动确认;如果推出“不退不换”的门票,应当同时推出可退换门票,并且设置合理价格供消费者自主选择和公平交易。


职业技能培训乱象屡现

家装建材行业乱象频出


三是职业技能培训乱象屡现。问题包括:职业技能培训“陷阱”屡现,职业资格培训骗局频发,消费者退费难,冒充国家相关部门实施退费诈骗等。建议应警惕培训机构故意混淆官方颁发的从业资格证书和社会机构颁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区别,进行误导性宣传或实施欺诈行为。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培训机构和相关诈骗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


四是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包括:食品变质或食品中有异物,销售临期食品不告知,普通食品冒充保健食品,外卖渠道订餐投诉量增长明显。中消协指出,普通食品不得声称具有保健功能;保健食品的包装或标签上有天蓝色的“帽子”型标志,俗称“小蓝帽”或“蓝帽子”;注意2018年10月1日起,食品安全认证已不再使用QS标志,改用新的SC编码。


五是家装建材行业乱象频出。问题集中在:装修工期延误,全屋定制家具货不对板,家装材料以次充好,家具建材卖场以约定或单方声明排除法定责任。中消协指出,家居卖场对于存在撤场风险的商户要及时对消费者作出预警,对于因商户撤场造成的纠纷,卖场应当承担连带赔付责任;提醒消费者要重点关注经营者的资质、质保服务等方面的信息,签订合同时要对装修质量的标准进行明确和量化,注意及时留存证据;此外施工方应当依法诚信经营,将可能产生的增项和预估价格充分告知消费者。


短视频“低价引流”

卖场倒闭消费者权益受损


六是视频直播平台投诉多发。问题集中在:短视频“低价引流”,直播间销售珠宝骗局屡现,直播间随意虚构夸大商品原价。如消费者王女士向上海市杨浦区消保委投诉反映称,2023年1月,她在某平台直播间花费4000元购买了一款主播推荐的“缅甸翡翠”手镯。收到货后发现手镯有裂痕,且经检测为人工合成材料,与宣传严重不符,要求退货遭拒。杨浦区消保委收到投诉后,立即与平台和入驻商家联系,入驻商家一直处于失联状态。经调解,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平台最终作了退款处理。


中消协指出,建议相关部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网络技术,加强对直播带货、短视频平台商家的监督管理;有关平台也应当主动补齐在落实主体责任和对平台内商家约束管控方面的短板。


七是卖场倒闭消费者权益受损。问题包括:付款后长时间不发货,取消订单后长时间不退款,延保维修服务责任不履行。中消协指出,消费者应注意与卖家签订书面的买卖合同,及时关注平台或卖场的经营状况和动态,如果发现有异常或风险的迹象,应该尽快联系平台方或相关部门进行咨询和投诉;消费者在购买延保服务时应仔细甄别和阅读相关条款,不轻信销售人员的口头宣传和承诺。


关门停业前促销

恶意骗取消费者预付资金


八是预付消费风险隐患难除。问题包括:办卡手续不规范,办卡后降低服务质量;关门停业前促销,恶意骗取消费者预付资金;变更经营主体逃避履行债务。如2023年4月21日,消费者潘女士向上海市长宁区消保委投诉,其在某美容美发公司充值5000元并办理了一张会员卡,但随后商家在服务过程中限制预付资金使用范围,收费随意,烫发扣卡里的钱,洗吹需要另外收费。消费者随后提出异议并要求退款,遭商家拒绝。经长宁区消保委与商家及消费者沟通协商,商家后续免费为消费者提供吹洗服务。


中消协指出,预付式消费经营者变更经营主体后,后续承接主体不得以企业经营主体变更为由,拒绝承担相关义务;预付式消费相关经营者在发售预付式消费卡时,应当与消费者签订书面格式合同,并做好消费者每次消费的记录和凭证存根。


头图来源:图虫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