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经|警惕“转贷降息”陷阱!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赟 发布时间:2023-10-17 18:05

摘要: 中介所说的“转贷”,是指将借款人的按揭房贷转换成经营贷、消费贷。


在存量房贷利率大面积下调之际,“转贷降息”成为一些不法中介的“生意经”。近期,关于“转贷降息”的推销电话变多了,也让不少购房者心动不已。


购房者小王最近接到了不少贷款中介电话,他目前的首套房贷利率为4.55%,按照中介的说法,可以将按揭贷款转成个人房产抵押消费与经营组合贷款,贷款期限60个月,利率为3.20%,可以节省一大笔利息。


中介所说的“转贷”,是指将借款人的按揭房贷转换成经营贷、消费贷。“消费贷”,顾名思义就是对消费者个人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等给出的贷款。那“经营贷”本身是为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提供的低成本流动资金。所以上面说到的“转贷”,在操作上就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伪造贷款资料。例如,如果要将房贷转换成经营贷,一般会把购房者包装企业主来进行。因为经营贷审批又存在一些门槛,不法中介会通过伪造流水、包装空壳公司等虚假材料来骗取贷款资格。


但这里有几方面需要注意,一是此类包装也需要成本;二是经营贷的贷款期限较短,所以月供还贷的压力其实反而增大了;三是银行贷后检查也会比较严。所以,从这些角度看,“转贷”的操作没有意义,且有风险。


那么至于中介所说的“转贷降息”后产生的利率优惠,它根本原因在于不同金融产品之间存在的利息差。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利息,不同产品之间除了利息之外,可能还存在包括贷款条件、贷款期限、抵押担保条件、资金用途、还款方式等其他的显著不同。


此前,监管部门已经多次就“转贷”问题发布风险提示。那么违规转贷降息会面临哪些风险呢?


首先,消费贷、经营贷的期限比较短,大多在一年以内,用于偿还按揭贷款存在期限错配问题。即便中长期经营贷也只是额度授信,银行通常需定期审核,且续贷通过后的利率、还款方式等也有可能变化。消费者若无稳定的还款资金来源,贷款到期后不能及时偿还本金,可能产生资金链断裂风险,还会影响个人征信。


其次,消费者选择“转贷”服务,需要将身份信息、账户信息、家庭成员信息、财产信息等重要敏感信息提供给贷款中介。一些不法贷款中介为牟取非法利益可能会泄露、出售相关信息,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三,不法贷款中介所谓的“转贷降息”,需要消费者先结清按揭贷款,再以房屋作抵押办理经营贷。不法贷款中介为牟取非法利益,往往怂恿消费者使用其提供的“过桥”资金偿还剩余按揭贷款,并从中收取“过桥”利息、服务费、手续费等各种名目的高额费用。



头图来源:图虫


摄 像:叶赟
视觉编辑: 叶赟
责任编辑:罗菁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存量首套房贷利率正式下调!首套自...

多家银行回应存量房贷利率调整问题...

取经|存量房贷下调政策有点难懂?...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