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海印发了《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10月19日,上海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行动方案》相关情况。
新一轮《行动方案》在鼓励和扩大新基建社会投资方面将有哪些具体举措?据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顾军介绍,自2020年实施首轮新基建行动方案以来,上海新基建共计完成投资2522亿元,占上海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例从2020年的8%提高到去年的9.6%,其中民间投资超三成,新基建对拉动上海有效投资的作用愈发明显。近期,在前期已初步排摸约2200亿元总投资的新基建重大项目和工程包基础上,上海将其中适合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梳理形成《上海市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和投资机会清单》,共有建设和投资项目100项,总投资约1200亿元;其中,网络基础设施类21项,算力基础设施类22项,数据基础设施类9项,创新基础设施类20项,终端基础设施类28项。
《清单》内项目主要涉及采购、协作、融资三类合作需求。其中,采购需求主要面向政府出资类项目,项目涉及的部分产品或服务等尚未完全确定采购对像或承建主体,此类项目共计17项,合计投资约80亿元,如数据基础设施领域的城市区块链平台、数字孪生平台等,以及创新基础设施领域的部分科学研究设施等项目;协作需求主要面向企业出资类项目,即项目涉及的工程建设或运营服务等部分需求需要社会主体参与,此类项目共计44项,合计投资约550亿元,如网络基础设施领域的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以及算力基础设施领域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等项目;融资需求主要面向有资金需求的项目,此类项目共计39项,合计投资约570亿元,如创新基础设施领域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及终端基础设施领域的加氢站、分布式能源站、智慧物流设施等项目。
《上海市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和投资机会清单》将与《行动方案》共同发布,旨在提供更多机会给社会主体参与上海新基建重大项目建设,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新基建。“我们将持续收集相关需求,并根据《清单》公布后的社会反响情况,适时对外发布后续清单。”顾军表示。
此外,首轮新基建行动中上海实施了新基建优惠利率贷款和贴息政策,累计支持24个项目,撬动银行低息信贷超90亿元,带动社会新增投资超200亿元。在本轮行动中,上海将继续实施这一惠企政策,并结合上一轮执行情况对贴息政策作部分优化调整,最大的变化是进一步降低贴息项目资金申请门槛,将申请项目的最低投资额度由原来的1亿元调整为5000万元,保障更多优质项目能够享受贴息政策。新一轮新基建优惠利率贷款和贴息政策预计年内正式出台。
头图为《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新闻发布会现场。李美慧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