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6日,上海产品质量可靠性创新大会在沪召开。会上,上海市首批产品质量可靠性创新“最佳实践”出炉,6家上海企业获此殊荣。
“所谓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是反映产品质量水平的核心指标。”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产品监督处处长郑万军介绍。
“根据上海市民的消费需求,需要推动产品质量可靠性创新。上海也具备先进制造业的基础。如今,也已有不少沪上企业把已经掌握的可靠性创新工作作为其核心竞争力。”郑万军表示。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将开展产品质量可靠性创新试点作为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和《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上海实施方案》的具体举措,弥补当前产品质量监管的短板和不足,有效服务本市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优质的产品质量供给。
劳动报记者了解到,上海市场监管部门着力提升产品质量监管理念和方式,于全国率先开展了产品质量可靠性创新试点工作。上海市场监管部门研究制定国内首个《产品质量可靠性评价通用要求》,首次纳入“3+3”可靠性评价指标,即关键性能一致性、退化律、可靠域3个专业指标和保修期维修率、创新性、可推广性3个效益指标。组织专家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开展“一企一诊”帮扶,系统地开展可靠性研究和创新工作。实施试点共培育孵化67家企业,培育可靠性人才264名。参加试点的企业产品良品率上升,返修率降低,使用寿命延长,使用成本显著降低。
此次,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上海禾赛科技有限公司、澜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荣膺全市首批产品质量可靠性创新“最佳实践”。
其中,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内完整的可靠性管理体系,实现轨道交通信号安全技术及核心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优化升级,在铁路和城轨行业内占据主导地位。设备整体采用高防护等级的设计,可在高温、高湿、高盐碱度、高海拔等严苛条件下正常工作,提高了系统的整体可靠性,迎合了全球客户的需求,服务近1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轨道交通一带一路的先锋力量。
而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所创新研发的汽油机直喷设备高压油泵,则因其设计创新而为企业带来丰厚回报。“预估,2021年至2025年可为企业带来额外经济效益1.3亿元。同时,还可以为企业节约近1.6亿的研发投资成本。”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产品开发相关负责人鲍辰宇透露。
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大力实施质量可靠性创新试点计划,提高机械、电子、汽车等产品及其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可靠性水平,更好服务上海“四个新赛道”“五大未来产业”的布局,为市场监管助推高质量发展提供上海实践。
头图:上海产品质量可靠性创新大会在沪召开。劳动报记者陆燕婷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