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1月国民经济数据,工业、服务业、消费、出口等指标出现亮点和积极变化。
数据显示,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1%;货物出口额同比增长1.7%,结束了连续六个月的下降态势;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介绍,11月份,国民经济整体上延续了回升向好的态势,生产供给稳步回升,国内需求继续恢复,国际收支持续改善,创新引领成效继续显现。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货物出口额同比增长1.7%,自今年5月份以来首次转正。
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比上月加快2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9.3%,比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工业方面,超六成行业、近半数产品增速均比上月回升,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9.8%,拉动工业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
从消费看,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1%,比上月加快2.5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4.7%,带动作用明显。同时,消费新业态较为活跃。1-11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提升到27.5%。
此外,11月份规模以上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6%、2.6%、5.3%,发电量增长8.4%,均比上月有所加快,有效保障迎峰度冬的需要。
就业形势继续改善,物价稳中有降
刘爱华介绍,今年来,随着经济运行持续恢复,服务业特别是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较快恢复,就业空间得到有效拓展,整体就业持续改善。
1-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2%,比上年同期低0.4个百分点。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比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7个百分点。
从重点就业群体看,农民工就业改善。11月份,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4%,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1.6个百分点,处于近年来较低水平。
物价方面,受天气偏暖农产品供应充足、国际油价下行和出行等服务消费需求季节性回落影响,11月CPI有所下降。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9%,降幅超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但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与上月相同;重点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价格总体稳中有降。
部分房地产指标出现边际改善迹象
随着经济整体恢复,同时在房地产领域一系列优化调整政策的作用下,近期房地产市场的一些指标继续呈现了边际改善的迹象。
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交易规模有所上升,销售价格环比总体延续降势、同比有涨有降。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同比上涨0.3%,其中北京、广州和深圳环比分别下降0.1%、0.9%和0.8%,上海环比上涨0.6%;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1.4%,其中上海下降1.5%。
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房地产市场仍然处于调整之中。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4%,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8%,商品房销售额下降5.2%,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21.2%。刘爱华表示,随着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以及相关基础性制度的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形势有望进一步趋于改善。
国际组织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总的来看,11月份,随着各项宏观政策发力显效,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彰显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力。刘爱华介绍,近期,多家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纷纷上调了中国经济的预期。经合组织把中国经济今年的增长预期调高到5.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高到5.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30%,仍然是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
刘爱华指出,展望未来,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我国市场空间广阔,产业体系完备,物质技术基础雄厚,人才红利不断增强,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宏观政策空间较大,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