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临近,一年一度的“粽”头戏来了。连日来,劳动报记者从沪上各家老字号了解到,今年,沪上老字号不断跨界联合、推陈出新,花式端午粽也迎来了旺销期。
香味巧妙融合、互相成就
豫园文化饮食集团介绍,旗下老城隍庙、上海德兴馆、春风松月楼、松鹤楼等老字号的端午粽,从“五一”节后就已陆续上新了。大肉粽、咸蛋黄肉粽,赤豆金丝蜜枣粽、老上海经典豆沙粽等依旧是经典畅销款;老城隍庙首次与舍得酒业跨界合作,把浓香型白酒加入粽子里推出了酒香口味粽;主打江南美学、苏式风味的松鹤楼还与童涵春堂强强联手,还原吃粽子、佩香囊的端午传统习俗。
“米香、肉香、酒香,三种香味巧妙融合、互相成就,香醇浓郁,韵味悠长。”据豫园文化饮食集团科创中心相关研发人员介绍,舍得浓香型白酒主要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大麦六种粮食为原料精酿而成,口味甘冽清爽,在腌制牛肉和猪肉时加入一定比例的酒液,能赋予粽子更有层次的谷物香气,也更能激发肉的鲜香。
上海德兴馆的咸蛋黄肉粽。豫园文化饮食集团供图
松鹤楼今年依然主打国风文化路线,仇英的《桃源仙境图》、竹报平安节节高……这些充满浓郁中式文化的元素成了其两款端午粽礼盒的创意灵感来源,还牵手同样是中华老字号的童涵春堂推出定制款端午香囊,还原“吃粽子、佩香囊”等端午食俗。粽子的口味也很丰富,秘制酱肉粽、高汤鲍汁大肉粽、乌米猪肉粽、五谷杂粮粽、青稞芋泥粽、蛋黄鲜肉粽、红袍豆沙粽、蜜枣赤豆粽、桂花紫米粽一共八款口味。其中,秘制酱肉粽是经典主打,酱肉以肥而不腻的优质五花肉为主要食材,用松鹤楼秘制的酱汁进行调味,吃起来软糯咸香,回味带有微微甘甜,是经典的苏式味道。
除了创意新颖、颜值突出的端午礼盒外,老字号店内售卖的熟制粽子依然受到老顾客们的青睐。随着端午脚步的临近,门店鲜煮的粽子销量也开始稳步提升。上海德兴馆相关运营负责人告诉记者,咸蛋黄肉粽、大肉粽最受食客的欢迎,一般买回去作为早点,以前肉粽一般是本地顾客食用较多,现在连一些吃不惯咸味肉粽的北方食客也加入了购买的行列。此前创新推出的八宝粽今年也在昌里路店继续供应。所有粽子的售价在6元至9.5元之间,与往年基本持平。爱吃素粽子的人也有好选择。以素食素点闻名的中华老字号春风松月楼推出了赤豆金丝蜜枣粽和老上海经典豆沙粽。
“粽”有乾坤馅料升级
走出豫园,来到南京路步行街上,新雅粤菜馆的“粽娘”胡小莲手上生花,手工现包的黑毛猪特大肉粽颇受市民欢迎。一枚黑毛猪“枕头粽”里包裹的伊比利亚黑毛猪肉,每个粽子都要足足添入4块大肉,平均一个粽子就达到300克,蒸煮后称重达到6两以上。“尽管用料十足,但伴随着蒸煮,大肉的肥膏会慢慢融化,油脂会浸润入糯米中。一口咬下,滋味浓郁,丰盈而不腻。”新雅粤菜馆行政总厨黄任康如是说。
现包大肉粽。劳动报记者陆燕婷 摄影
而南京东路步行街上的老字号邵万生,作为上海“糟醉大王”,粽子已经成为柜台上的“主角”一字排开,腐乳肉粽、梅干菜大肉粽、糟味香肠大肉粽,每只分量在110克到200克左右,零售价在12元到16元之间。目前,已迎来销售旺季。
糟味香肠大肉粽。邵万生供图
劳动报记者了解到,今年,邵万生将糟醉柜台和腌腊柜台鼎为热闹的柜面进行“强强联合”,研发出融合邵万生特有的“糟醉”和“腌腊”技艺的“糟香香肠”,并切成小段后制成了糟味香肠大肉粽,让糯米浸润了香肠的特有酒糟香和微甜味,为肉粽增加上一层独特的风味,肉+香肠与糯米大概是一半一半的比例,可谓是口口都有肉。与此同时,邵万生还选用上海全国土特产食品商店的腐乳,并将腐乳也打散融到腐乳卤中,制成了特别的腐乳肉粽。而其“拳头产品”糟香大肉粽今年也在选料和技艺上都做了升级,料更足、不塞牙,且糟香味道十足。
头图:松鹤楼秘制酱肉粽。豫园文化饮食集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