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百度、商汤……大模型正在医疗领域火力全开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宁 发布时间:2024-08-14 15:04

摘要: 今年以来,OpenAI正在医疗市场火力全开。

今年以来,OpenAI开始在医疗市场火力全开。不久前,OpenAI创始人兼CEO萨姆·阿尔特曼创办了一家医疗AI企业,希望通过AI教练改变慢病患者的行为习惯。不出意外的是,它将采用OpenAI的生成式AI技术。不光OpenAI,国内大模型企业也在迅速跟进。记者获悉,近日,国内巨头纷纷加码医疗大模型领域,目前已有部分大模型产品落地应用,进入门诊问诊、预诊导诊、病历质控等医院场景。


大模型“上岗”全国多家三甲医院


生成式AI可以说是近两年科技圈最火爆的技术,如果说2023年是AI大模型元年的话,那么2024年就是AI大模型在行业侧应用的元年。在这个过程中,医疗是AI大模型率先落地的行业之一。


近日,大模型行业频频传出与国内知名三甲医院“牵手”的消息。百度健康基于大模型技术智能判断加号资格发放实现“智能加号”,目前已落地武汉协和医院等大三甲医院,AI相较专家手动筛选准确率达95%。


基于商汤科技研发的医疗健康大语言模型“大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近日实现了智能导诊功能。通过多轮问答,快速为患者推荐对应就诊科室,并在患者排队等候期间借助智能问答系统提前收集患者病情信息,实现高精度预问诊。


蚂蚁集团通过其百灵大模型与浙江省卫健委合作开发“AI就医助理-安诊儿”,直接接入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腾讯的医疗大模型则是率先在大本营深圳落地。今年5月,深圳市人民医院引入腾讯健康开发的AI大模型,这是一个预问诊系统,被唤作“电子医生”;京东健康的京医千询大模型则选择首次落地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集体当起了医生的“病例助手”


从这些合作案例不难发现,大模型“上岗”三甲医院,目前除了应用于分导诊、预问诊、智能加号等以往数字化程度已较高的诊前环节,还有一大亮点:“病历生成”场景。


在浙江之外,蚂蚁集团的医疗大模型样板医院在今年6月落地上海。这次合作的一个重点就是利用大模型提高病史书写效率,通过关键信息的给定、语音输入等多种形式结合自动生成病历,简化入院记录的填写过程,将原本需要5到10分钟的工作缩减到了15至20秒。


百度的医疗大模型业正在推进辅助医生书写病历的功能,帮助医生提高病历书写的效率。基于多次的查房记录等已有单据,帮医生生成出院小结、出院门诊的记录等,为了保证严谨性,输出内容上会有相关的标注和溯源。


在业内人士看来,“病历质控”是目前大模型在医疗领域真正能帮得上医生的场景。


“很多医生对这一功能表示了欢迎。在之前的调研中,医生写一个患者的出院病历,大概需要一个半小时甚至两个小时的时间,其中很多是大量重复性的工作。通过大模型的辅助,从医生的使用反馈来看,时间大概能压缩到十几分钟或者二十分钟,甚至质量也比之前人工写的更高。”百度大健康事业群策略研发总经理黄海峰告诉记者。


大模型入院需解决两大核心问题


“医疗大模型确实成了一个突破口,以往都是我们到公立医院去讲AI能做什么,基本是单向推销。现在医院、医生开始主动了解、询问,虽然他们当中很多仍不清楚医疗大模型现在能做什么。”一位医疗大模型企业人士说。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 目前北京、上海的头部医院,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展医疗大模型的探索,“有一部分是选择了熟悉的医疗或信息化企业合作,在原有系统上增加‘大模型’升级,有一些是在一些专科探索应用。”


不过,要让大模型在医院“开花落地”并不容易。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弄懂医疗逻辑。


“和我们最初预想不一样的是,原以为一个通用的大模型就可以在全院铺开,但到医院应用后发现科室间的差异比较大,必须根据不同科室的业务特点来打磨大模型。”腾讯健康高级产品经理刘锦泰直言。


目前由互联网企业开发的医疗大模型,大多是在通用大模型的基础上“分化”而成的各个小模型,通过“喂养”书本上或论文库中公开的医学知识训练而来,但临床医疗更注重经验和逻辑,而这些往往是互联网企业欠缺的。因此,大模型进医院的过程中,适应医院间、科室间、医生之间的差异,成为其读懂医疗的第一步。


“从大模型最初上线到成熟发布,迭代十几个版本是常事,这也是一个数据累积的过程。”刘锦泰说。


与此同时,大模型入院还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模型本身要与医院原有的信息化系统进行内部的低成本整合,而且要考虑将模型小型化,进一步降低落地成本。


对此,京东健康算法负责人表示,“京医千询”自诞生以来就致力于提升外部系统的整合能力,推动医疗领域各场景的智能化发展。在与温医大附一院合作的过程中,“京医千询”还练就了医院场景下的低成本一体机部署技术,实现可信计算和成本可控。


在被问及大模型入院难点时,上述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医疗大模型很难像互联网一样,一家独大把所有市场吃下来,既不现实也不合理。最有可能的局势是:各自发挥所长,各取所需。


头图为商汤大模型肝脏诊疗一体化智能解决方案,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大模型厂商押注体育赛道,多款AI...

“一句话”让程序员、设计师早下班...

商汤发布“日日新5o”对标GPT...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