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1日,上海发布《关于支持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的若干措施》。笔者自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首场“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获悉,《若干措施》聚焦五个重点领域,提出了33项具体措施。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平介绍,《若干措施》锚定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提质升级的目标,在加快发展贸易新业态、培育壮大头部贸易商、做强专业服务业支撑等方面进一步加力;坚持发挥商务区自身发展优势,围绕高能级总部经济、高流量贸易经济、高端化服务经济等重点发展方向,进一步增强商务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统筹发展,支持商务区内市场主体强化参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专业化能力和水平。
更好承接进博会等展会溢出效益
数据显示,近三年,虹桥商务区货物贸易增长显著,进出口额从241.3亿人民币增长到759.3亿人民币;跨境电商表现突出,虹桥保税物流中心(B型)跨境电商进口业务订单和销售金额均排名全市第一。
为更好承接进博会等展会溢出效应,《若干措施》聚焦“展品”变“商品”,提出提升“6天+365天”常年展销平台功能,打造进博新品首发平台;支持建立特殊食品注册备案、CCC产品认证指导服务协作机制,支持建设直播经济集聚区,加速聚集头部直播平台、MCN机构(主播服务机构)、直播企业、品牌企业,构建完整直播产业链,打造“长三角虹桥直播产业带选品基地”等5项措施。
更大力度发展新型国际贸易
近年来,虹桥商务区贸易功能内涵深入拓展。高能级贸易主体加速集聚,商务区内市级认定总部企业达211家,有实际国际贸易业务企业超2000家。全球数字贸易港率先成势,吸引数字企业超7000家,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获评国家首批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的辐射引领效应初显,累计设立“丝路电商”国家馆22个,推出首个长三角三省一市“丝路电商”电子口岸数字技术应用中心。
聚焦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等新型国际贸易,《若干措施》提出:提升虹桥空港口岸跨境电商服务能力;提升全球数字贸易港能级,鼓励区内数字龙头企业成立数字贸易产业联盟;打造“丝路电商”数字技术应用中心,在电子提单、电子支付等多方面开展国际合作;提升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服务能级,推动国际医疗、医疗旅游等新业态加快发展等10项措施。
此外,为夯实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建设的人才支撑,聚焦人才引进,《若干措施》提出加大人才引进重点机构推荐力度;为商务区外籍人才签证、居留等提供更便利的服务;支持境外人员参加商务区内的重点展、会、活动,出入境管理部门及边检部门给予口岸签证和口岸通关便利等5项措施。
加快提升专业服务业能级
虹桥商务区以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为支撑,加速打造支持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一站式服务平台: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引入法律服务机构100家;虹桥海外贸易中心引进39家国际组织机构,链接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引入人力资源企业248家,形成了国际化商务服务矩阵。《若干措施》还从加快集聚高能级贸易主体和贸易平台、加快提升专业服务业能级两方面提出举措,持续增强商务区国际国内市场链接力。
聚焦打造出海总部集聚区,《若干措施》提出设立对外投资咨询服务点,做好企业“走出去”政策指导和服务;引进更多国际行业协会、贸易促进机构等国际经济组织,提升国际交流、经贸往来等功能;支持商务区创建上海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等7项措施。
聚焦提升专业服务机构国际化服务能力,《若干措施》提出鼓励本土专业服务机构构建国际服务市场网络;鼓励支持各类法律服务机构入驻法务区;支持设立知识产权服务基地,提供知识产权交易、运营管理、维权保护等全链条服务;支持引进第三方合格评定服务机构,提供质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一站式服务等6项措施。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