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黄金价格上破,再次刷新历史新高来到2782美元附近,引发了市场各方的广泛关注。10月30日,记者探访周大福、周生生、老庙黄金等多家品牌门店发现,足金黄金饰品的价格最高已达835元/克。然而黄金销量并未如预期般水涨船高,且不少上市金店甚至选择了闭店,这是什么原因呢?
金价创新高金店却撑不住了
不久前,周大福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2025财年第二季度(2024年7月1日-9月30日)的零售值同比下降21%。报告期内,该集团在内地净关闭145家零售门店。
无独有偶,六福集团最新发布的25财年二季报也显示,该公司整体零售值同比下滑16%,同店销售同比下滑35%,门店净减少76家。
零售市场上,随着现货黄金冲上每盎司2700美元,续创新高,黄金零售价格也突破800元/克。10月30日,老庙挂牌价为835元/克,周大福的金价挂牌价为826元/克,周生生挂牌价为823元/克;同日上海黄金交易所现货黄金AU9999最新价为631.5元/克。
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快速上涨的黄金价格,叠加黄金首饰加工费和品牌溢价高等因素,消费者观望情绪增强,使得黄金首饰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抑制,黄金首饰零售商销售压力增加。金价高企及巨幅波动使得黄金加工销售企业生产经营风险增大,批发零售企业进货变得谨慎,首饰加工企业原料成本上升、出货量下降,部分中小型加工企业甚至停工放假。
金饰需求“畏高”情绪明显
黄金的高价位,持续影响消费意愿已是行业共性。
具体看来,零售额大降、大面积闭店令周大福业绩承压明显,该公司预计集团2025上半财年的营业额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8%至22%,而净溢利则下降约42%至46%。
2024年第三季度的零售值同比下降21%。其中,内地直营店及加盟店的同店销售分别同比下降24.3%及20.3%;香港的同店销售下跌27.8%,澳门则减少40.2%。
周大福称,近几个月国际金价大幅波动,集团于2024年9月30日按黄金市价重估未偿还的黄金借贷时产生非现金的未变现亏损,而去年同期的黄金借贷市价重估则录得收益,是上半年净溢利下降的主要原因。
六福集团最新发布的25财年二季报显示(7月1日至9月30日)整体零售收入同比下跌25%,其中香港及澳门市场同比下跌 31%,中国内地市场则下跌9%。
六福集团称,报告期内国际平均金价(每盎司兑美元)同比上涨29%,金价高企削弱消费情绪,故黄金产品的同店销售跌38%,而定价首饰产品的同店销售则下跌24%。
金饰需求“畏高”情绪明显,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统计,2024年二季度中国市场金饰需求创下自2009年以来的同期新低,仅为86吨,上半年中国金饰消费则同比下降18%至270吨。后期在季节性因素和金价高企的双重影响下,金饰消费可能会持续疲软。
购矿成本提升下游客源不稳
对于金价的剧烈波动如何影响品牌珠宝上下游企业,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表示,虽然黄金饰品加工总体成本稳定,但金价上涨也会间接提升加工工序的成本,比如产生的废料及损耗增加。
屈放进一步解释说,对于上游公司,金价的上涨会明显带动利润上升,但同时也会提升购矿成本,剧烈的价格波动不利于其对于金价的定价,需要通过长期协议等措施稳定下游客源。下游销售行业本身利润有限,且同质化竞争严重,会因金价波动而冲击利润,也要通过与上游原材料企业签订长期合同来稳定成本,并通过新颖的设计和灵活的营销来扩大客源,“目前购金主力已经逐渐成为90后、00后的年轻人,由于前期同质化竞争严重,因此黄金行业近年来也出现改变,比如,各家企业都在试图加强特色化,个性化设计。”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9月份,限额以上金银珠宝零售总额为264亿元,同比(名义)下降7.8%。1至9月份,限额以上金银珠宝零售总额为2454亿元,同比(名义)下降3.1%。数据分析显示,7、8月份金银珠宝零售总额同比下降均超过10%,且8月份金银珠宝零售总额创下了今年以来同比最大降幅,为12%。9月金银珠宝零售总额增速在16类消费类目中排名倒数第一,黄金珠宝消费仍然面临不小的复苏压力。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