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观察|从“飞起来”到“用起来”,再到飞得更“高”,造机新势力在进博会上“起飞”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宁 发布时间:2024-11-07 17:47

摘要: 借着低空经济的热潮,今年进博会汽车馆开设“未来低空出行”专区。

借助进博会的热度,不仅那些每年如期而至的老面孔再次汇聚一堂,还迎来了众多初次登台的新面孔。在这场盛会中,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生产力的典范,成为了本届进博会的焦点之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汽车展区今年特别设立了“未来低空出行”专区,众多低空经济领域的先锋企业首次亮相,展示了eVTOL(电动垂直起降)行业的广阔前景。


从进博会到苏州仅需15分钟


本届进博会的汽车展区,“未来出行”专区无疑是一大亮点。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御风未来展出的一架2吨级大型M1 eVTOL载人真机。这架飞机不仅是本届进博会的“巨无霸”,更是M1载人真机在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公开亮相。


御风未来2吨级大型M1 eVTOL载人真机,劳动报记者陈宁摄


在御风未来的展示区,M1以它那黑白相间的机身和15米的翼展,10米的机身长度,3米的高度,成为了全场的焦点。这款飞机采用纯电动力,复合翼设计,支持全自动驾驶,单次充电即可飞行250公里。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从上海虹桥国家会展中心出发,无论是前往上海市内的临港、张江还是远至苏州市中心,M1仅需15分钟即可抵达。”


打开M1独特的海鸥式舱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敞的机舱,空间接近4立方米,足以容纳5人舒适乘坐,其承载力堪比一辆中大型SUV。机舱内部配备了环翼交互屏,不仅能实时显示飞行信息,还结合了氛围灯光、智能语音交互及无线充电管理等先进功能,让每一次飞行都成为一种享受。M1还特别设置了前、中、后三个宽敞的行李区域,确保每位乘客都能轻松携带行李。


安全、环保、静谧,M1的三大亮点令人印象深刻。该机型拥有20个螺旋桨,即使在任意三个旋翼失效的情况下也能安全着陆。全电驱动的设计不仅实现了零排放,而且低噪音水平意味着乘客无需佩戴降噪耳机。据称,在以200公里/小时的速度飞行时,M1的噪音仅略高于一辆高速行驶的轿车。“若飞行时速200公里/小时,M1的噪音只比在高速公路疾驰的轿车高一点点。”现场工作人员表示。


观光、接驳等采购意向热烈


记者观察到,除了御风未来之外,上海本地的两家低空经济企业——时的科技和沃兰特,也在本届进博会上首次登场。


“现场的热闹程度超乎想象,我们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时的科技展台的负责人兴奋地分享道。为了这次展会,他们的团队提前一个月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


时的科技自主研发的倾转旋翼E20 eVTOL占据了展位的核心位置,不仅对外开放体验,还在现场搭建了一个智慧候机厅。参观者可以通过微信扫码预订航线,亲身体验未来的智慧出行方式。此外,候机楼内还设有模拟驾驶体验区,参观者可以戴上VR眼镜,沉浸式体验模拟驾驶的乐趣。


通过进一步了解,记者得知,E20 eVTOL拥有12米的翼展,能够搭载5人,具有速度快、载重大、成本低的优势,是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品之一。


参观者正在沉浸式体验机舱,劳动报记者贡俊祺摄


“设计感十足、科技感拉满,很期待‘打飞的’的梦想能尽早实现,不仅可以告别早晚高峰拥堵,还能让短途出行变得更畅快。”一位参观者体验后说。


除了来一睹eVTOL真容的观众,“未来出行”专区也吸引了不少采购商前来洽谈合作。采访过程中,恰好有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侨商人对E20 eVTOL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表达了强烈的采购意愿。不仅预约登机体验,还对E20支持的应用场景,以及能够“适应”的地貌环境,进行了详细咨询,显然是“有备而来”。


“展会首日就已经接待了多位带着采购意向来咨询的客户,”据现场负责人透露,eVTOL是一种可以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的空中交通工具,因此起飞不需要跑道,而且还具有减少碳排放、低噪音等特点。“包括城市观光、固定线路交通接驳等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甚至还有私人客户对此感兴趣,比如那位马来西亚商人对海岛间接驳和空中定点观光的需求。”他说。


造机新势力加快“飞”入全球市场


记者获悉,目前,我国多家头部企业的产品陆续完成各类场景首飞,在全球处于第一方阵,同时,这些本土企业携手外资合作伙伴一同亮相进博会,也印证了我国eVTOL头部企业从一开始就高度国际化。


沃兰特航空与合作伙伴ESSENCE VALUE LIMITED首次参加进博会,带来了其VE25-100型号的全尺寸1:1机舱模型。这款机型的客舱内部高度达到1350毫米,能够搭载一名驾驶员和五名乘客,最高巡航速度可达235公里/小时,续航里程介于200至400公里之间,是目前全球已知起飞重量最大、客舱空间最宽裕的载人eVTOL航空器。


“我们预估在2026年取得适航证,”沃兰特合伙人、高级副总裁黄小飞在展前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此次进博会上将有新一批的客户签约,签约金额有望达到30亿元人民币。


记者从会上获得最新消息,截止目前,VE25-100型eVTOL在进博会上签订战略合作及意向订单已达860余架、意向订单金额220亿元。其中,南航通航与沃兰特的合作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双方将就全球客运高等级eVTOL首发用户达成合作。


本届进博会期间,时的科技则与海外战略合作伙伴Autocraft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探索和开拓E20eVTOL在阿联酋低空旅游、空中出行等多元化的商业应用市场。


时的科技创始合伙人蒋俊表示,阿联酋是全球知名的金融、贸易和交通中心之一,eVTOL有着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值得一提的是,阿联酋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高科技领域发展的政策,其中引入eVTOL服务是2030智慧自主交通战略的一部分,这为新技术的引入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双方达成合作,可以将时的科技在eVTOL研发制造的优势与Autocraft在阿联酋本土的政策、运营以及市场优势相结合,共同推动‘空中的士’的发展,打造更高效的交通生态系统。”蒋俊说,此次合作也标志着时的科技正式“走出去”,未来还将深入拓展“一带一路”海外市场。


属于“飞的”的天空正逐步被打开


从无人驾驶到氢能动力,进博会作为行业趋势的晴雨表,一直以来引领着未来的交通变革。从本届进博会造机新势力的参展热情可以感受到,"飞行汽车"的概念如同一颗未来交通的新星,正逐渐升起,预示着其在未来城市通勤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可能性。


“这次较多低空经济领域企业在进博会上亮相,也是低空经济热度在进博会上的一个重要投射。随着后续有更多企业参与进去,到一定热度后行业会进入更为成熟化阶段,市场集中度也会更高。”黄小飞如是说。


除了可被用来实现空中通勤的载人飞行器,御风未来还在进博会展出了两款已经成熟量产并广泛应用的中小型飞行器产品。目前,这两款飞行器产品凭借成熟的量产和广泛的场景适用性,助力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落地,成为城市发展和公共服务的高效新工具。


关于大家最关心的价格问题,黄小飞表示,根据初步测算,搭乘御风未来研发的M1的价格只比现今出租车的价格稍高一点,并且产品一旦实现大规模应用,价格还将继续下降,成为名副其实的“空中出租车”。


除了在低空领域的探索和展望,已有企业将“空中的士”化为现实,让其从蓝图变成触手可及的成果。


上海新空黄浦江低空观光游首飞迎来的小乘客,劳动报记者颜筱依摄


今年国庆,家住普陀区的吴女士和年仅10岁的儿子就成为首批乘坐直升机游览黄浦江的“幸运儿”。“我在空中看到了陆家嘴、双子山,全都尽收眼底,跟之前在地面看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当天走出机舱,吴女士和儿子掩饰不住兴奋评价道。据悉,这是上海新空公司黄浦江低空观光游的首飞。


上海新空公司董事长曹新田坦言,2015年上海首个低空游览商业化项目推出不久就被叫停,原因是遭到沿途居民的投诉,即使企业提出“将项目爬高改线以减少噪声”,最终还是没了下文。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当下商业化载客的各方面条件更成熟了。”对行业的快速发展变化,曹新田感受尤为深刻,“比如我们采用的是双发机型,配备了地形警告、气象雷达、自动驾驶等一系列安全性设施,选择的飞行路线与沿江两岸的建筑都保持一定距离,减少噪声污染,驾驶员的工作经验也非常丰富。”


技术的不断“修正”,加之企业发展愈发完善,属于直升机的天空正逐步被打开。


今年以来,上海直升机通勤的线路不断增加。9月23日,上海浦东-上海金山-浙江海宁双向低空载客航线,迎来正式开通前的试飞。当天,一架直升机从浦东星野飞行基地起飞16分钟后,顺利降落金山水上机场。随后,直升机又从金山水上机场起飞,20分钟后落地浙江海宁,初步定价为单程每位最低1400元。


在进博会上举行的长三角联动低空经济研讨会上记者获悉,未来,上海将持续拓展低空航线覆盖面,开通上海至江苏太仓、吴江等长三角区域低空航线,同时开通浦东国际机场至宝山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等市内低空旅游航线。


低空经济行业未来能飞多 “高”


低空经济作为一个新兴领域,不仅逐步走进大众视野,也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业内人士将2024年,称为“低空经济元年”,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密集出台更是让低空经济飞得更“高”。


今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四部门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加快通用航空技术和装备迭代升级,建设现代化通用航空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中国特色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为培育低空经济新增长极提供有力支撑”。


上海也在8月中旬发布了《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和《上海市信息通信业加快建设低空智联网助力我市低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天空之城”。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张英表示,上海eVTOL创新企业占全国比例约50%。为了加快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布局,已出台相关行动方案,计划到2027年,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在全球低空经济创新发展中走在前列。


另外,记者从合合信息旗下启信宝获得一份独家数据,截止到目前,上海低空经济存续企业数量已达365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数89家,“专精特新”企业数62家,总体发展势头强劲。


在上海的低空经济发展格局中,金山区、青浦区等都被委以重任。此前,上海市金山区发布《金山区推进低空经济产业综合承载区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打造形成上海低空经济特色产业园核心区、拓展区和配套区“一核两区”产业空间布局打造低空经济。


从上述行动方案来看,未来金山区、青浦区等将主要利用空域开放和产业基础优势,建设低空经济特色园区,主要侧重研发制造、生产测试等前端环节,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则依托地处长三角中心的区域优势,以及周边地区的人才优势,吸引创新企业总部、运营企业总部、研发设计中心等落户,打造低空经济总部集聚区。


随着政策的扶持、技术的进步、应用场景的拓展以及资本市场的不断涌入,低空经济在未来将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机遇。在低空经济研讨会上,低空安全管控解决方案企业上海特金董事长姜化京表示,低空经济发展,市场是根本,空域是关键,期待在政策法规、运营管理、人才配套等方面,加快形成相关技术标准,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头图为沃兰特展台前,劳动报记者贡俊祺摄




摄 影:贡俊祺
责任编辑:叶赟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全球时尚精品大牌组团亮相进博会,...

首秀首展频现,一大波“美丽新科技...

80家企业及机构签约第八届进博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