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十一”刚结束,关于消费者在平台上购买到奢侈品假货的新闻引起关注。业内指出,电商平台成奢侈品售假重灾区,商品真假混杂、鉴定标准不一等问题亟待解决。
近日,消费者罗先生在某平台上花费数千元购买了声称是正品的奢侈品手表送人,但收到后拿去得物鉴定发现是假货,后应客服要求又送到中检鉴定,依旧是假货。罗先生联系客服要求按照平台规则假一赔三,客服只肯退货加赔偿200元,为此双方争执不休。事件不仅对消费者造成了损失,对于平台和商家也造成了信誉和可信度损失。
有消费者在平台上购买到奢侈品假货引发关注。受访对象供图
平台和商家怎么保障货品可信度呢?真伪鉴定成为了保障权益的第一道防线。如今,在奢侈品买卖过程中,鉴定机构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鉴定机构的报告常常成为维权的关键。
业内指出,假货问题已是行业痛点。根据要客研究院发布的《2022中国奢侈品报告》,在非官方渠道购买的奢侈品中,只有32.9%的商品是真品,相比前一年降低了0.7%。报告中指出,大约68%的假冒产品在制作工艺上与正品存在明显差异,容易被识别;而剩下的32%的仿制品则制作精良,达到了高仿水平,使得普通消费者很难仅凭外观进行真伪鉴别。
据黑猫大数据中心数据统计,2023年二手奢侈品平台相关投诉超10.5万条,主要集中在“假货”“货不对板”等方面。有消费者表示,市面上奢侈品假货的流通不仅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同时消费者也会丧失对平台和商家的信任。
如今电商平台已成为奢侈品售假的重灾区。中恒信商品鉴定中心的全国运营总监鲁曦表示,“近几年在中恒信的商品真伪鉴定的需求中,有大约一半的商品源自于电商平台。随着直播销售模式的流行,它不仅提升了二手奢侈品市场的交易效率,但也不幸地成为了假冒商品扩散的一个新途径。”
在二奢电商平台交易市场中,商品的真伪直接影响到商家的信誉度和电商平台的声誉。因此众多二奢行业头部商家纷纷选择与第三方鉴定机构建立全量过检合作关系,如妃鱼,元品中古,红布林,胖虎等。还有像抖音电商、阿里拍卖等知名电商平台也寻求鉴定机构质检支持。
随着二奢市场的扩大,商品真假混杂、鉴定标准不一等问题亟待解决。第三方鉴定机构的介入,通过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市场的信任度。第三方鉴定机构通过专业化的服务,提高了鉴定的效率和准确性。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