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25年的开端,市经信委宣布了一系列旨在促进“AI+制造”深度融合的重磅政策,并于近日正式发布了“天工人工智能工业平台”(简称“天工平台”),以及一系列智能体大模型,标志着上海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结合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此举不仅为本地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模式。
上海市政府日前印发《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明确聚焦“5+6”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推进大模型垂类应用。
作为本次政策的核心亮点之一,方案特别强调了智能体大模型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智能体大模型能够处理海量数据,通过自我学习不断优化算法,从而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在汽车制造领域,上汽集团利用智能体大模型实现了从生产计划到成品出厂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而在钢铁产业方面,宝武钢铁集团则借助智能体大模型显著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近期,上海市经信委、中国电信上海分公司、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库帕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中国电信工业产业研究院、羚数智能、无问芯穹等共同发布了“天工人工智能工业平台”,成为实施方案出台后大模型落地制造业的成果之一。
何为“天工”?记者了解到,天有开阔之意,工除了指代工业,还同“弓”之音,寓意如同弓箭般蓄势待发。天工人工智能工业平台集成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旨在降低工业企业使用人工智能的门槛,提高AI应用开发验证效率,助力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
根据介绍,天工AI平台采用三层架构,确保从底层算力支持到顶层具体应用的全面覆盖。底层是通用的算力和大模型底座,提供强大且可控的GPU等智算资源支持,集成多种预训练的大模型,支持高效利用资源。中层是工业中试平台,汇集了丰富且动态的工业相关数据,包括公开数据和客户私有数据,提供数据清洗、标注、预处理等工具,帮助企业打造个性化知识中心。顶层则是面向各个工业领域的具体落地应用。
简而言之,作为一款专为制造业设计的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平台,“天工平台”能够处理复杂的数据环境,提供精准的预测分析,加速产品的研发周期,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上海正在持续推进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建设,为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全面实施‘模塑申城’方案。天工人工智能工业平台正式发布,是上海在人工智能+制造领域迈出的坚实一步。”市经信委副主任张宏韬指出,市经信委将全力支持平台运营,助力更多企业进行智能化转型。
头图由市经信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