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车企宣布完成与deepseek深度融合,AI大模型加速“上车”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宁 发布时间:2025-02-11 16:45

摘要: 蛇年春节刚过,一场由AI大模型DeepSeek引发的技术风暴席卷汽车行业。

蛇年春节刚过,一场由AI大模型DeepSeek引发的技术风暴席卷汽车行业。这款以低成本、高性能和开源特性著称的国产AI模型,正以惊人速度“上车”,成为车企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引擎。从吉利、广汽到东风、奇瑞,十余家车企争相宣布与DeepSeek深度融合,试图在这场“AI定义汽车”的竞赛中抢占先机。


传统车机系统依赖规则引擎的时代正在终结。通过与DeepSeek-R1模型的深度融合,车企的智能座舱开始具备类人推理能力。例如,吉利汽车的星睿大模型借助DeepSeek的认知能力,能精准解析用户模糊意图,调用2000多个车载接口,实现从调节温度到主动提醒日程的“管家式服务”;广汽集团的ADiGO SENSE系统更将交互延迟降至毫秒级,并基于场景主动预判需求,例如在用户进入车内时自动调整座椅和播放偏好音乐;奇瑞的雄狮智舱则通过DeepSeek优化语音响应,甚至能结合车内外环境分析用户潜在需求,如抵达目的地前的日程提醒。


显然,车企的竞争已从硬件参数转向AI生态构建。东风汽车率先完成全系车型的DeepSeek接入,其猛士917计划在2025年上海车展前通过OTA更新实现更自然的语音交互;岚图汽车则宣布,旗下量产车型“岚图知音”将成为首个深度融合DeepSeek的车型,用户可通过情人节当天的OTA更新体验“逍遥座舱”的AI智能体;长城汽车通过自研Coffee Agent与DeepSeek的适配,探索“算力平权”,在本地化部署中平衡性能与成本。


这场技术变革的背后,是AI对汽车价值链的重构。开源证券指出,DeepSeek的算法优化能力让车企能以更低算力实现顶尖模型性能,既降低开发成本,又加速智能驾驶训练周期。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直言,DeepSeek“以极低成本媲美OpenAI”的特性,将驱动汽车产业发生远超电动化的变革。


不过,尽管AI大模型为车企注入新动能,但如何将技术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价值仍是关键。例如,吉利在尝试AR投影替代传统中控屏时,发现年长用户对手势操作接受度较低,暴露了技术普惠的难点。此外,数据与算力的平衡、模型压缩技术的突破,仍是车企需长期攻坚的课题。


不过,行业共识已然形成:智能座舱正从“执行命令的士兵”转向“察言观色的副驾”。未来,车企的护城河或许不再仅是续航里程或加速性能,而是谁能通过AI真正读懂用户,让技术成为出行中“无声却不可或缺”的伙伴。


头图来源:图虫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DeepSeek刷屏:国产大模型...

大模型应用场景落地元年,徐汇区将...

中国信通院发布图谱:我国大模型应...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