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9日,由市商务委主办的“2025年上海商务情况通报会”在沪举办。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副市长华源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平主持会议。市商务委主任朱民通报了本市2024年商务运行情况和2025年商务领域重点工作安排。
城市经济规模进入新阶段
会上介绍,经济运行回升向好,2024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城市经济规模进入了5万亿元以上新阶段,在全球中心城市中排名前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4.8%。2024年全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万亿元,保持全国城市首位。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认定60家、30家,累计分别达到1016家、591家。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劳动报记者陆燕婷 摄影
城市核心功能持续强化。“五个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国际经济中心建设方面,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4%左右,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人民币。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持牌金融机构增加到1782家,各类金融要素市场达到15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海区域中心落地,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3650万亿元、增长8.2%,排在世界城市前列。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方面,上海口岸贸易总额达到11.07万亿元、增长3.9%,继续保持全球口岸贸易城市首位。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方面,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150.6万标准箱,成为全球首个年吞吐量超过5000万标准箱的世界大港,连续15年排名世界第一。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4%左右;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7.9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万家,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名中位列第五。
改革开放红利持续释放。浦东引领区加快打造,全国首家外国仲裁机构业务机构落地,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等重大平台挂牌成立。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80条”基本完成,离岸贸易印花税免征等政策落地实施,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开放试点正式启动,跨境资金结算、外籍人才服务等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8万元、增长4.2%。城镇新增就业62.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13%。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8.5%、提高0.8个百分点。
“2025年上海商务情况通报会”在沪举办。劳动报记者陆燕婷 摄影
消费潜力和活力进一步释放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副市长华源表示,过去一年,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上海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明显,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他强调,当前,上海正在按照习近平主席和中央政府的要求,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市商务委主任朱民通报了本市2024年商务运行情况,2024年全市商务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主要呈现出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贸易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等特点。其中,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方面,上海坚持“政策+活动”双轮驱动,发布首发经济、服务消费等9大类细分领域的促消费政策,“一节六季”消费促进活动贯穿全年,消费潜力和活力进一步释放。消费政策加力提效,上海成功举办一系列首创性消费节庆活动,消费场景不断创新,消费空间持续优化。
“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收官之年。在城市经济进入5万亿元新阶段后,上海商务经济基础更加雄厚,辐射带动能力更强,韧性也更大。”朱民介绍了2025年商务领域重点工作安排。上海商务领域将以加快国际贸易中心提质升级为主线,高质量完成“十四五”商务经济目标任务。着力激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活力潜能,着力推动国际贸易中心提质升级,着力优化提升对外开放平台能级,着力打造“投资上海”金字招牌。
头图:市商务委主任朱民通报本市2024年商务运行情况。劳动报记者陆燕婷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