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食刀鱼,一碗“刀鱼汁面”是沪上食客争相品尝的饕餮。劳动报本期“职工明星会客厅”走进颇具盛名的上海老半斋,见证这一碗“顶流”光面的诞生。
劳动报本期“职工明星会客厅”走进颇具盛名的上海老半斋(视频)。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颜筱依 摄影
吊汤头:
猪大骨、老母鸡“打底”
“食客来吃面,午市档‘赶早’在11点开始。我们的团队也要‘赶早’,清晨4、5点就到店开始准备,为的就是一碗色泽奶白浓厚细腻滑润的浓汤底。”上海老半斋厨师长边军告诉劳动报记者,刀鱼汁面讲究“真材实料”,制作过程全凭认真与耐心。
这碗刀鱼汁面需要先用一系列食材“打底”。后厨的桌面上,整齐摆放着老母鸡、当日新鲜的猪大骨、还有鲜切的猪肘、鸡爪等。边军说,这些是汤底的“基础”。制作时,先要将这些食材逐一清洗干净,焯透并撇去血沫。再将食材再次入锅,用文火烧开,炖煮几个小时。
这碗刀鱼汁面需要先用一系列食材“打底”。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后厨的右侧,灶台上有一大一中两个桶形大锅,食材已然没入正在熬煮汤中。但见边军一手轻轻往汤底中舀了一勺汤,露出了已炖煮酥烂几近“溶化”的蹄膀皮。
用多种食材“打底”熬好的汤。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你们看,此时的汤底已然开始变为白色,但显得有些稀稠,汤有肉味却没有鱼味儿。俨然是少了最为关键的一道材料——刀鱼松。”边军说。
炒鱼松:
一米长铲子小火慢炒
接下来,刀鱼汁面最为关键的一步,便是炒制刀鱼松。
刀鱼汁面品的就是“银鳞之鲜”,刀鱼的处理过程中也要保留其新鲜绽放银光的鱼鳞。因为鱼鳞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也会增加汤底的鲜美之味。
“内脏和鱼鳃必须剔除,否则会有鱼腥味。要把刀鱼清洗干净,但必须保留鱼鳞。”步入厨房内侧,来到灶台的另一侧,老半斋刀鱼松制作师傅费继东告诉劳动报记者,炒鱼松的过程说难不难,却要有耐心加持。
整条刀鱼下锅,翻炒制作刀鱼松。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费继东来到老半斋工作了7年多,传承了“炒制刀鱼松”的技艺。但见他手握一把近一米长的巨型大铲,这就是用来翻炒刀鱼的主要工具。费师傅先在锅中倒入少许的一些油,再将一整筐洗净的刀鱼放入锅中,开始如炒黄豆一般进行小火慢炒。
“今天我们演示炒鱼松的过程,锅中目前仅倒入了大约5斤重的刀鱼。而实际上,平日里,我们单次制作就要倒入今天8倍的量、也就是大约40斤刀鱼。”费继东告诉劳动报记者,炒鱼松时油只需要少许。“切忌不能油多,鱼肉本身含有水分,一旦油加多了水分难以炒干。”
学习翻炒刀鱼松。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一手掂铲,将附着在锅沿边上的鱼肉轻轻铲下,如炒黄豆一般慢慢翻炒,将鱼肉炒干水分、炒香直至炒成鱼松状。整个过程都是小火慢炒,从刀鱼到鱼松大约需要翻炒足足3小时左右。
刀鱼松制作完成后,只见边军师傅将刚刚炒好的鱼松轻轻勺起,放入先前有猪骨、老母鸡、猪肘熬制的汤底中,混合搅拌,继续熬煮。边师傅告诉劳动报记者,从开始吊汤头直到加入鱼松进行大火炖煮,将汤头熬煮至浓白粘稠,至少需要5至6个小时。
师傅在炒制刀鱼松,小火、少油、慢炒。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当汤底完美融合并熬煮完成后,再用纱布和篦子将鱼鳞、猪骨、鸡骨等食材过滤,只剩下浓稠发白的汤。这一碗“顶流”光面的汤头算是完成了。
下面条:
过清水捞出没入刀鱼汁中
午间时分的老半斋人声鼎沸,一楼明厨亮灶,沿着透明玻璃向内望去,老师傅们正在争分夺秒,一碗碗刀鱼汁面层层叠高,由服务人员们逐一为堂食的顾客们端去。
正在下面条。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下面条的过程比较简单,清水捞面,再盛入装满刀鱼浓汁的汤碗中,那便完成了。”从后厨将制作好的刀鱼汁搬入“明档”,大灶前还有一口巨型的大锅,锅中是下面条的清汤,边军介绍,根据客人的需求,面有大碗、小碗,将面汆水入锅,面条经清汤中烫煮几分钟便已熟成,再浸没入刀鱼汁中,时间刚刚好。
面条熟了捞出,盛入装满刀鱼汁的碗中。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盛上餐桌,这一碗刀鱼汁面看上去是一碗泛起“银鳞之光”的银白色的浓汤,面条安静沉入汤底中。虽看上去是碗“光面”,却并非“阳春白雪”一般淡然,而是实打实的浓汤慢熬费功夫。吃口上,面条软嫩,略有嚼劲但又入口即化。嘬一口浓汤,把刀鱼的精华一并吞入口中,鲜美之味在口中慢慢散开。
一碗刀鱼面,半部江南春。可谓“春天第一鲜”。在老半斋吃面,这一碗充满刀鱼浓汁的“光面”还有几味鲜美的配料。比如,一年四季热卖的“肴肉”,其制作过程需要耗时3天左右完成,皮冻包裹着浓郁的鲜蹄肉,品尝时可以将肴肉浸润在刀鱼汁面的面汤中,再慢慢咬下,看似简单的一块肉却有着丰富的口感。
这碗刀鱼汁面,是心血,是江湖历练,是人间况味。刀鱼汁面还可以搭配上海人喜欢的辣肉,刀鱼汁鲜香、辣肉劲道又富有鲜甜微辣的口感,为这碗“光面”增添了风味。
为食客呈上刀鱼汁面。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除了刀鱼汁面外,还有不少食客会选择来上一碗刀鱼馄饨。馄饨馅主要是刀鱼肉混合了猪肉,馅心绵密滑嫩紧实,原来是添了少许啤酒、但不加入一滴水,让馅心风味独特。下馄饨时再添些许蛋皮,更有海派风味。
清蒸刀鱼:
撒上河虾籽鲜上加鲜
在老半斋,除了一碗充满刀鱼精华的刀鱼汁面,还有实打实的整条刀鱼,做法主要是以清蒸刀鱼、椒盐刀鱼骨为主。
边军告诉劳动报记者,清蒸刀鱼的做法相对家常,将刀鱼洗净处理后放入长条形的盘中,最为关键的是要撒上一些河虾籽。刀鱼已然非常鲜美,再加上河虾籽,更是鲜上加鲜。
清蒸刀鱼。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放入蒸箱蒸煮,根据刀鱼的大小来定蒸煮时间。比如,一两多的小刀鱼蒸4分半分钟即可出锅,稍大一些时间再添上1到2分钟,再大一些的如3两半以上的大刀则需要10分钟左右。”边军告诉劳动报记者,把握好时间,将其蒸熟后取出,为客人呈上时令的鲜美之食。
店内工作人员透露,许多偏爱刀鱼的老食客多提前预订大刀,每年清明前都会特地赶来品尝。而平日里,2两(100克)以下的中小刀鱼是常备的,以供食客所需。
清蒸刀鱼前,要撒上一些河虾籽,鲜上加鲜。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剔除鱼肉的刀鱼骨经油炸后撒上椒盐,也别有一番滋味。食客可凭个人喜好来选择刀鱼的多种吃法,而老半斋也是目前上海唯一一家刀鱼特色、集多种做法的百年老店。”老半斋大堂经理朱翠华告诉劳动报记者,刀鱼一年仅一季,俗话也有‘明前刀鱼细如棉,明后刀鱼硬如铁’之说,食客赶来品尝“银鳞之鲜”,还是在清明时令前赶早到店品尝为佳。
对话“职工明星”
老半斋厨师长边军:慢工出细活,做面贵在坚持和认真
记者对话老半斋厨师长边军。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1、提问:老半斋至今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刀鱼汁面的传承已有多少年?
边军:老半斋今年刚好是“120周岁”。这碗刀鱼汁面,传承已有百年。
2、提问:刀鱼汁面是全年都有销售吗?
边军:不是。一年仅一季,基本上过完年后就开始售卖到5月份结束。
3、提问:刀鱼汁面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制作刀鱼松。请问,为什么是将一条条整条刀鱼直接倒入锅中翻炒直至成为鱼松?而不是用机器现将鱼肉打成鱼泥再翻炒呢?
边军:鱼肉打成鱼泥后,会将水份逼出,那么鱼肉便不容易炒干至松散成鱼松状。必须是直接下锅,小火、少油、慢炒。
4、提问:听说刀鱼汁面的“黄金搭档”是我们老半斋的特色“肴肉”。能给我们讲讲“肴肉”的制作过程吗?
边军:一般需要耗时3天完成。先是将新鲜的猪蹄(必须选择前蹄而不是后蹄)进行腌制,这就需要1天时间。腌制完成后,进行炖煮至酥烂,平铺在盛器上放入冰箱冷藏。呈现水晶剔透的皮冻状态后再进行改刀切块。刀鱼汁面配肴肉,品尝时可以先把“肴肉”浸润在刀鱼汁中。刀鱼一年一季,“肴肉”则是一年四季供应。
5、提问:您是什么时候来到老半斋工作的?学做刀鱼汁面后,您最大的感受和体会是什么?
边军:我在杏花楼集团工作多年,曾在不少重要的餐饮岗位工作过。和费继东师傅差不多,我到老半斋也已有7年时间,从初学到掌握技术,如今负责掌勺和对刀鱼汁面进行“品控”。
最大的感受和体会是,这碗面之所以能传承百年,确实讲究真材实料。初学时我也以为只是熬一碗鱼汤,将面放入汤中。真正学习时才发现,制作过程一步一步非常繁琐、但又极为严谨,环环相扣,最终才能完美呈现。制作刀鱼汁面的过程中会发现,先前的汤底是“基石”、炒好的刀鱼松是“灵魂”,将二者融合成为刀鱼汁,实现了“升华”。做菜、做人、熬汁,都离不开“认真”二字。一步一个脚印,方能代代传承。
头图:老半斋厨师长边军展示正在熬制的“刀鱼汁”。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