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认定4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

上海新认定4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赟 2025-03-21 20:00

上海依然是外商最青睐的投资首选地之一。

3月21日,上海市政府举行第四十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第二批促进外商投资全球伙伴颁证仪式,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向3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家外资研发中心和10家促进外商投资全球伙伴颁发证书。


此次颁证的4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中,有超过一半来自上海重点发展产业领域,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时尚消费、新能源等行业领军企业。企业能级水平较高,设立大中华区及以上区域总部9家,除了高特之外,意大利高端时尚集团鼎赛龙也在上海设立了亚洲区总部,全球最大的音乐公司之一荷兰环球音乐设立大中华区总部。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商超企业开市客、法国大型环境服务企业威立雅、知名电动汽车品牌特斯拉、美国通用电气能源这4家世界500强在上海设立中国区总部。


上海依然是外商最青睐的投资首选地之一,以及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布局的首选地之一。2024年,上海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0家、外资研发中心30家,截至今年2月,累计分别达到1027家和597家。2024年,全市新设立外资企业近6000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176亿美元。


“要在中国市场设立总部,上海毋庸置疑是首选。”科赴中国总裁沈馥安表示,立足上海,放眼全国,不断推动业务发展和本土化进程,驱动从研发、生产到运营全价值链的高质量发展,是他们在华30多年的升级路径。今年3月初,科赴上海工厂的非处方药固体制剂生产线的扩产项目正式开启,成为了科赴长期投资中国的最新例证。通过升级本地供应链,他们将在上海打造科赴亚太地区的非处方药卓越生产中心,预计生产线投产后,产能可由现在的每年10亿片跃升至每年20亿片。


小家电巨头德龙电器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宗延平表示,从2015年开始,上海就承担了地区总部的职能,如今正式升级为大中华区总部,是因为中国市场的活跃和激烈竞争,改写了原本咖啡机新品在欧洲首发,再销售到中国的历史,变成了几乎所有研发需求都率先在中国出现,然后再辐射海外研发中心的趋势,“这两年这一变化尤其明显,也让我们绝大多数的新品都在中国首发”。


除了40家跨国企业,上海的全球朋友圈也在扩大。现场颁证的10家促进外商投资全球伙伴中,包括了罗兰贝格、高力等国际知名专业服务机构,还有瑞穗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日中科学技术文化中心上海代表处等商协会。借助这些全球伙伴国内外网络布局和招商资源,有望帮助更多的外国投资者和国际资本了解上海、选择上海、投资上海。


自2002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出台总部支持政策以来,根据跨国公司投资新动向和新特点,不断优化升级支持总部经济发展政策。今年2月,制定出台了《上海市支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提升能级的若干措施》,强化了对总部增加实质功能的支持,鼓励总部集聚研发创新、财资管理、投资决策、采购分销、供应链管理、共享服务等功能,成为多功能总部;更加注重对高能级总部培育,鼓励总部升级为亚太区总部,设立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细分赛道事业部全球总部,并给予更大力度的资金支持。


此外,《若干措施》还在总部召开国际高规格商务活动、开展研发活动和协同创新、搭建开放式创新平台、开展新型贸易、扩大投资、人员出入境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措施,推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进一步在沪集聚功能、提升能级,发挥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头图来源:图虫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