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5日,上海2025重点产业布局图在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开幕式上重磅发布。此次发布包括前瞻部署10条重点产业链、首批“市区协同”千亿产业集群建设成效、14个区级主导产业特色赛道集聚区。同时宣布布局释放1500万平方米高标准产业空间、配套500亿投资“引凤场景”,并开放37个重点应用场景,为全球企业提供技术转化与产业升级的黄金通道。
三大产业方阵构建全球竞争力
记者从会上获悉,此次发布的14大集聚区精准锚定先导产业、优势产业、未来产业三大方向,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
其中先导产业代表,徐汇区10万方人工智能集聚区聚焦医疗、教育、城市治理全场景大模型应用,目标打造AI技术创新高地;优势产业集聚区中,浦东新区375万方张江+金桥电子信息集聚区发力AI芯片与智能穿戴设备,青浦区174万方数字干线布局星闪芯片与量子计算,金山区120万方化工新材料片区突破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未来产业集聚区中,嘉定区16万方智能网联汽车集聚区推动L4级自动驾驶商业化,宝山区300万方机器人承载区构建千亿级智能制造集群,松江区30万方卫星互联网基地规划年产能300颗商业卫星。
据悉,每个集聚区均拿出至少1个“引凤场景”,面向全球揭榜挂帅。比如,浦东张江+金桥新一代电子信息集聚区的“引凤场景”为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徐汇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拿出了8个“引凤场景”,包括大模型驱动的日间医疗管理智能辅助示范应用、面向城市治理和工业安全的跨域多模态大模型构建和应用示范等。
全要素生态降低企业试错成本
从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到星闪芯片实验室,从氢能产业矩阵到AI医疗革命性应用,依托14大集聚区的“全球创新机会地图”,上海还面向全球企业开放37个重点场景,为全球企业打造“零时差”融入上海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黄金入口。
从建设主体来看,场景既有政企协同主导,如嘉定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金山中试基地;也有科研院所引领,如:长兴海洋实验室、上海碳纤维复合材料创新研究院;更有链主企业牵头,如上海电气大型铸锻件智能体、徐汇区漕河泾企业数据空间。
与此同时,为保障产业生态建设,市区两级已出台43项专项政策,涵盖租金减免、研发补贴等全周期支持。徐汇区对AI大模型企业最高资助50万元,嘉定区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浦东人形机器人训练场等创新载体加速成果转化。500亿定向投资精准滴灌关键领域,虹桥国际低空经济产业园等项目通过场景开放降低企业试错成本。
此次布局通过"六个一"工作机制(专班+图谱+政策+企业+平台+区域),形成"空间+资本+场景"的产业生态闭环,标志着上海正从"产业高地"向"创新策源地"跃升。随着37个场景逐步落地,上海有望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海洋装备等领域形成全球地标,引领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
头图为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现场,劳动报记者陈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