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消费贷产品的低利率“价格战”或将迎来变化。近日有消息称,从今年4月1日起,银行个人信用消费贷产品利率或将上调,不低于3%。此前,银行消费贷市场正掀起一轮“价格战”,个人消费贷利率纷纷卷进“2字头”,还有多家银行上调消费贷额度上限、延长贷款期限。
消费贷利率将不低于3%
近日,多家银行人士表示其所在银行自2025年4月起,信用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将统一上调至不低于3%,现存3%以下的超低利率贷款将争取在3月31日前完成提款。
有银行个贷部人员向已申请3%利率以下消费贷款的客户提示:“未提款客户请于周一(3月31日)之前提款。”也有银行工作人员抓住最后“窗口期”进行营销,向资质较好的个体工商户发出通知,尽快于4月1日之前测试额度或提款。
据悉,华夏银行一家分行工作人员在内部发布通知称:“接紧急通知,4月起将不再允许发放低定价消费贷款。总行已修改活动参数,所有利率低于3%的优惠券,有效期已调至3月31日,请务必做好客户解释工作,抓紧时间营销促提。”
除了国有大行及股份行,也有城商行展开类似行动。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自己在北京银行APP收到的优惠年化利率为2.55%、2.58%和2.78%不等的多张“京e贷”固定利率优惠券,即将过期,截止日期为2025年3月31日。公开资料显示,“京e贷”是北京银行推出的一款线上信贷产品,借款用途分为经营用途和消费用途。
记者注意到,去年11月末在京召开的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工作会议明确提及,“要充分发挥利率自律机制重要作用,有效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畅通货币政策传导,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强化利率政策执行,规范金融机构定价行为,促进金融机构提升自主理性定价能力。”
利率“卷”至历史新低
金融监管总局日前印发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更好满足消费领域金融需求。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优化资源配置。在有效核实身份、风险可控前提下,探索开展线上开立和激活信用卡业务。
在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导向下,消费贷市场掀起新一轮“价格战”,利率刷新历史低点。许多商业银行的消费贷年化利率低于3%,少数银行消费贷利率甚至下探至2.4%左右,低于央行3月公布的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10至70个基点(BP)。
例如,浦发银行消费贷优惠年化利率低至2.68%,额度最高100万元;江苏银行针对新客推出消费贷优惠年化利率2.58%,额度最高100万元,期限最长3年;北京银行某消费贷产品在3月31日前有限时优惠,新客首借低至2.58%,额度最高100万元,期限最长3年,随借随还、按日计息。
日前,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2月,全国性银行线上消费贷平均最低可执行利率为2.91%,环比下跌7个基点,同比下降28个基点,已经多次刷新历史低点。
需引导消费贷理性竞争
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商业银行消费贷产品虽有低息趋势,但大部分商业银行在客群分层、风险管控上仍有把关,并不是所有客户都能拿到最高额度、以最低利率贷款。
针对消费贷款利率不断下探,也有业内人士提示将对贷款人产生多方影响。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认为:“一是可能让消费者产生利率幻觉,不顾个人实际情况盲目申请,从而加重个人债务负担;二是消费贷款可能被套用、挪用,从而导致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理财市场等。”
他表示,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金融机构应摒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不追求简单的规模增长和市场份额,而是应将贷款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增强商业可持续性。金融管理部门应引导自律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引导和规范。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