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密集推出“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多举措助力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宁 发布时间:2025-04-15 13:01

摘要: 近日,京东、阿里、抖音电商、快手、唯品会等10余家电商平台密集推出“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

在中美关税战持续升级的背景下,近日,京东、阿里、抖音、快手、拼多多等10余家电商平台密集推出“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不仅结合自身优势推出差异化扶持方案,还构建起了覆盖全产业链的服务矩阵。根据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市场规模已突破8000亿元,专家解读,此次平台集体发力标志着内外贸一体化进入新阶段。


自营电商:从流量扶持到供应链重构


4月15日,京东宣布未来一年内将投入2000亿元专项采购资金,通过自营模式直接对接外贸企业,在平台开设“外贸优品专区”,并安排专业采销团队驻点办公,首批覆盖母婴、家居、美妆等高频品类。针对外贸企业运营经验不足的痛点,京东推出“0元开店+极速入驻”政策,商家通过京东APP搜索“开店”即可1分钟完成入驻,并享受物流补贴和密集培训。


值得关注的是,其供应链“绿色通道”依托全球超100个仓储节点,可实现外贸商品72小时全国达。


拼多多以“千亿扶持计划”聚焦跨境中小商家,通过降低保证金、提供流量补贴等方式帮助企业转型。例如,大家电类目店铺保证金从1万元降至500元,二手数码类目保证金降幅超90%;盒马则以“24小时绿色入驻通道”为核心,搭建精准对接平台,将外贸企业资质审核周期从7天压缩至3天。与此同时,开放“云享会”频道,设立外贸专区并联动开发自有品牌。


新兴零售:通过技术赋能展现优势


苏宁易购、美团、百度AI等平台则在场景融合与技术赋能上展现独特优势。


苏宁易购“外贸优品振兴计划”依托线下超万家门店和零售云网络,打造“双线场景运营”模式,其“外贸优品体验馆”在上海、南京等20个城市核心商圈落地,消费者可现场体验出口级商品品质。针对大件家居品类,苏宁开放46个物流基地提供安装调试一体化服务,并通过反向定制开发内销专供产品线,某纺织企业据此开发的“直播专供”四件套利润率提升18%。


美团推出的五项举措中,小象超市开设外贸专区利用近千个前置仓实现30分钟配送,美团优选在下沉市场设立“外贸优品特卖专区”,覆盖全国2000余个市县,美团闪购为外贸企业免除交易佣金并优先调配3万家闪电仓资源。


百度AI的“百万企业出口转内销计划”则以技术赋能见长,据介绍,其AI智能体可实时分析2000余个细分品类趋势生成产品适配建议。


直播电商:开放流量倾斜和内容助力


直播电商阵营同样动作频频,构建起从流量扶持到生态培育的完整链条。


交个朋友控股推出“外贸优品转内销”专项计划,依托AI动态定价模型和“朋友云”智能中台,为外贸企业提供直播代运营服务。其“厂开卖”项目直连20余个产业带,帮助佛山家具厂实现直播GMV环比增长210%。交个朋友还联合浙江省商务厅开展溯源直播,通过“魅力中国行”等活动展现外贸企业技术实力。


抖音电商、快手等主流直播平台则通过流量倾斜和内容创新助力外贸商品破圈。例如,抖音电商设立“出口转内销”特型搜索结果页,外贸企业产品可优先展示;快手推出“外贸优品节”,每月提供搜索置顶、开屏广告等资源位。


专家:“转内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对于长期依赖海外市场的外贸企业而言,转内销之路并非坦途,机遇与挑战并存。”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认为,外贸企业回流内需市场是多重压力下的必然选择,中美关税壁垒导致出口成本攀升、海外订单缩减,倒逼企业寻求新出路。


他补充道,挑战方面,欧美大单模式与国内小批量订单的冲突考验柔性生产能力,平台流量成本与账期压力可能挤压利润空间,特别是食品、家电等领域还需应对国内外质检标准的转换成本。但机遇同样可见,系列扶持计划可使外贸型企业的产品用低成本扩展模式进入国内市场,通过扶持和背书,快速建立品牌知名度和信任度,帮助企业度过阶段性困难期,实现双循环供应。


“出口美国的产品中有一些优质产品此前未进入国内市场,借助这一时机推向电商平台,能带来良好的顾客体验,”庄帅指出,当前,这场由关税战引发的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中国消费市场格局。当出口级品质商品以“同品质更低价”策略进入国内,不仅为消费者带来实惠,更通过 "鲇鱼效应" 倒逼本土企业升级。


他同样认为:“这场转型是中国制造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关键一跃,未来或将诞生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


头图来源:电商平台“外贸内销专区”截屏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今年前2个月上海市出口增长12....

沪产饮用水首次出口港澳地区

今年前4个月上海口岸对阿盟国家进...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