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围绕企业成长全周期推出20条务实举措。记者走访沪上多家专精特新企业发现,新政通过"一企一策"精准滴灌,正切实破解企业在上市培育、数字化转型、融资支持等领域的痛点。
从“单打独斗”到“全链护航”
在纳琳威纳米科技的会议室,企业负责人翻开政策文件介绍:“进入‘浦江之光’改制上市重点培育库后,我们像有了专属服务团队。”
根据新政,上海建立由交易所、券商、律所组成的“服务联盟”,为培育库企业提供全流程上市辅导。“以前对接监管机构要反复沟通,现在政府帮我们精准匹配资源,98%的问题都能在服务平台上找到解决方案。”纳琳威负责人坦言,这种“保姆式”服务让企业从繁琐的流程事务中解脱,专注于核心技术研发。目前该企业已进入上市辅导期,计划通过资本市场加速纳米材料技术产业化。
作为全国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纳琳威的智能化生产车间里,新上线的管理系统正实时显示设备运行数据。“这套系统改造没花冤枉钱。”企业负责人解释,政府通过“揭榜挂帅”机制对接优质数字化服务商,免费为企业提供诊断服务,并按比例补贴系统升级费用。他说,“相当于政府掏钱帮我们搞转型。现在生产线流程优化了,成本降了,效率飙了。”
这一政策设计源于上海对企业痛点的洞察。新政明确,对专精特新企业购买数字化转型服务的,最高补贴合同金额的30%,今年将推动1000家专精特新企业完成数字化诊断。这种 “政府买单指路” 的模式,让中小企业既能享受到先进技术,又避免了 “花冤枉钱”,让企业转型有了“定心丸”。
贴息政策“免申即享”,真金白银直达账户
“贷款贴息太香了!”在昂华自动化的财务系统里,一笔百万元信用贷贴息正走自动入账流程。
财务经理孟青已于近日收到银行通知短信,“不用提交任何材料,银行直接按政策匹配数据,钱就到账了。”这是企业享受“免申即享”政策的首次体验。作为宁德时代的装备供应商,昂华连续6年申请贷款贴息,往年需准备各类材料,今年新政通过政务数据共享,直接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
昂华并非特例。今年,数千家上海专精特新企业的信用贷贴息奖励,都将以这一新范式发放。
斗象科技近日正在对补贴清单进行梳理,新政为这家在张江扎根11年的网络安全企业,增添了一份新的发展利好。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依据《若干措施》,作为工信部“小巨人”企业若连续两年产值增速超20%,可以获得奖励。“我们近三年增速都在30%以上,应该是符合政策条件的。”
与此同时,企业在“助力精细化管理、促进高能级创新、降低全要素成本、实施精准化赋能”等系列支持政策上,也将获得赋能。这些政策红利将为斗象科技在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方面注入充沛动力,推动其持续迈向更高质量的创新发展。
这正是新政“精准滴灌”的缩影——2025年上海将安排4000亿元专项信贷,通过大数据实现政策红利“应享尽享”。新政的 “精准滴灌” 体现在多个维度:对首次升规企业最高奖励50万元,对高成长“小巨人”企业按增速分级补贴,对重大技改项目给予10%的投资支持。这种 “扶优扶强” 的导向,让高成长企业更有动力 “跑马圈地”。
职称申报有“绿灯”,人才安居有保障
除了真金白银激励企业,人才作为企业成长的基石,新政也考虑到了。
“今年企业技术骨干将准备申报高级职称,”斗象科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新政将专精特新企业纳入人才引进重点机构,这为企业人才梯队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浦东,企业还为员工申报“明珠计划”,符合条件的人才可获相应资金补贴、享受落户支持、人才公寓等政策。“以前引进高端人才时,政策支持较为分散,如今有了专属人才包,我们的人才吸引力将得到有力提升。”该负责人表示,企业将充分利用政策优势,积极吸引行业高层次人才。
在专精特新企业看来,这波政策通过资本赋能、数字化扶持、精准激励,不是简单的“撒胡椒面”,而是针对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痛点,构建了“小升规、规转强、强转股、股上市”的全周期服务链。
数据显示,上海现有专精特新企业1.2万余家,贡献了全市60%的专利和70%的新产品。随着新政落地,这些 “隐形冠军” 正加速成长为 “行业巨头”。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