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金融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养老金融服务的探索与创新正蓬勃发展,为老年人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其中,上海农商银行作为本地金融国企的代表,以其独特的“金融为老上海模式”,为养老金融服务树立了新标杆。
为了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加贴心的金融服务,上海农商银行创新推出了“六专”服务机制,构建特色化适老服务模式。这包括专业的服务经理、专属的金融产品、专设的服务渠道、专享的配套权益、专门的活动空间以及专制的服务手册。通过这一系列举措,该行真正做到了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为他们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例如,针对老年人对金融安全的担忧,该行推出了“守好养老钱袋子”课程,通过专业的金融知识普及,帮助老年人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同时,该行还通过社银直联服务、安享版手机银行等渠道,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除了金融服务,上海农商银行还积极探索社会资源的金融化整合,通过“心家园”公益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丰富的非金融服务。该项目以社区适老公益服务为圆心,联合“政、企、社、校”多方资源,打造了健康关爱、老年大学、社区舞台、农品惠购等八大服务项目,真正实现了“让居民点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心家园”老年大学是该行公益服务的一大亮点。作为上海老年大学首家合作银行,上海农商银行通过“社区+教育+金融”的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了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截至目前,已建设110余个教学点,服务学员超3000人。此外,该行还通过举办老年合唱展演、摄影展、广场舞大赛等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为他们搭建了社交会友、文化交流的平台。
为了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上海农商银行加快了网点硬件设施的适老化改造。该行不仅在网点设置了爱心窗口、呼叫按铃、对客卫生间等基础化适老设施,还增设了10项便民设施和2项特色服务,如配置拐杖轮椅等设备,建设健康咨询/数字演示功能性专区等。这些改造让老年人在办理业务时更加便利,也体现了该行对老年人的关怀。
同时,该行还通过青年志愿者开设跨越数字鸿沟系列课程,帮助老年人掌握智能手机应用、手机摄影等技能。通过这些举措,上海农商银行不仅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还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