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地中心)与侨银股份在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城市服务场景落地1000台人形机器人,重点覆盖环卫作业、物业管理、家政服务三大领域,标志着具身智能技术从实验室研发迈向规模化商用的关键突破。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地中心已推出国内首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开源公版机 “青龙”,其身高185厘米、体重80千克,全身配备43个主动自由度和400Tops算力平台,可实现1米/秒快速行走及抗冲击干扰等高机动能力。配套的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于今年1月启用,部署超百台异构机器人开展全链路研发,预计2025年将沉淀1000万条场景数据,为机器人基础模型进化提供关键支撑。
侨银股份作为A股上市的城市服务龙头企业,依托覆盖全国的3000余个项目场景,构建了“天-空-地-水-生活-生产”一体化数字管理体系。此次合作中,双方将发挥“技术研发-场景验证-市场拓展”的协同优势,推动三款人形机器人(臂)产品首发,完善产业化落地的商业模式。
据介绍,首批1000台机器人将重点部署于三大领域:环卫场景,承担地车搬运、水面保洁、垃圾分拣、绿化养护等 12 类任务,配备自主避障和特殊天气应对能力;物业场景,集成门禁管理、设施巡检、环境清洁等功能,通过多模态感知系统实现安防事件实时响应;家政场景,推出具备洗衣做饭、家居安防等功能的 “保姆型” 机器人,其十二自由度灵巧手可完成精细化家务操作。
国地中心技术负责人表示,通过 “青龙” 开源平台与训练场数据闭环,机器人作业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40%以上,预计可降低30%的人力成本。侨银股份总裁夏冠明透露,双方将通过“AI+机器人”组合技术,在2025年内完成首批街道场景示范项目,逐步实现城市服务全链条智能化。
业内专家指出,此次合作将重塑城市服务行业格局,预计到2027年相关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为应对老龄化社会、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头图为国地中心机器人培训中心,劳动报记者颜筱依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