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5日,年内首次降准落地,向金融市场注入约1万亿元流动性,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持。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消息,自5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专家表示,此次降准具备多重积极意义,不仅能够优化银行负债结构,也有助于强化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协同配合。
一方面,降准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为降低实体融资成本创造空间。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通过降准可优化人民银行向银行体系提供流动性的结构,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增强银行负债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降准可强化货币与财政政策协同配合。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二季度政府债净融资额预计为4.3万亿元左右,是影响近阶段流动性的重要因素。未来一段时间,政府债将保持较快发行节奏,意味着债市将迎来更大规模的发行高峰,需要人民银行通过适当的流动性安排,促进政府债券顺利发行。
此外,降准可支持信贷投放、提振市场信心。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降准可支持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尤其是增加对出口、农业等相关领域企业的资金支持;同时,支持金融机构与大型央企集团、上市公司等增持金融资产,提振金融市场信心。
与以往降准不同,此次人民银行在实施全面降准的同时,还下调了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以完善这两类机构的存款准备金制度。
市场普遍认为,此次针对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的降准,将有利于降低这两类机构的负债成本,提高负债稳定性,增强对特定领域的信贷供给能力。
专家表示,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不属于存款类金融机构,不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在人民银行开立的准备金账户不能用于清算,清算职能由开在银行的同业存款账户实际承担,其货币创造机制与银行有本质上的差异,对此类机构降准是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重要举措。
连平分析,下调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目的在于为汽车、设备等“两新”“两重”领域的消费和投资提供更大力度的金融支持。
专家表示,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后续货币政策在“适度宽松”方向还有发力空间,能够为有效对冲外部波动、稳定宏观经济运行提供关键支撑。
从存款准备金率水平来看,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本次降准后,我国整体存款准备金率平均水平降至6.2%,距离6.0%的历史低位尚有空间,且与发达国家0%以及主要新兴经济体约5%的存款准备金率存在差距,未来或可进一步下调1个至2个百分点。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