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科大上海产教融合中心首秀上交会,将亮出“技术+场景”王牌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宁 发布时间:2025-05-27 14:33

摘要: 5月27日上午,记者跟随2025上交会走访团来到了位于上海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的香港科技大学上海产教融合中心。

5月27日,记者跟随2025上交会走访团来到了位于上海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的香港科技大学上海产教融合中心。在中心产业负责人于玥的带领下,记者团深入了解这一今年1月刚揭牌的沪港合作新平台,以及其在2025上交会上的“首秀”亮点。


打造沪港协同创新“试验场”


“这里每一寸空间都在践行港科大 3.0 战略的落地构想。”在智能建造机器人、电控液态材料、脑机接口设备等前沿技术展品旁,中心产业负责人于玥向记者团逐项讲解:“这些实验室背后,是国内急需突破的技术应用场景,也是我们探索产教融合的起点。”


今年1月22日,由徐汇区政府、港科大与漕河泾开发区联合主办的揭牌仪式上,这座2000余平方米的产学研基地正式启航,成为港科大在长三角的首个“落脚点”,与大湾区据点形成“东西呼应”的战略布局。


“香港教授的特点是‘小而精’。”于玥坦言,香港高校科研资源有限,但聚焦应用研究的灵活性反成优势。例如,港科大叶玉如院士团队的脑神经研究成果已落地徐汇区,李泽湘教授创立的智能建造技术正与港铁合作,未来计划引入内地建筑场景。中心通过联合实验室、长三角科创基金等模式,将香港的前沿技术与上海产业需求对接,目前已吸引瑞金医院脑机接口团队、液态电控材料初创企业等十余个项目入驻。


教育融合是另一核心抓手。“我们重新设计了硕士培养路径。”记者获悉,港科大推出两年制硕士项目,学生首年在香港学习,第二年可在上海中心参与企业实习及创业孵化。配套的“AHEAD”教育品牌体系则以“AI·人文·工程·设计” 为核心理念,从面向中学生的AI创新夏令营,到职场人群的技术变革课程,构建起全周期创新人才培养链。


此外,中心联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等四所高校建立医学战略合作,瞄准未来医学人才培养和临床转化研究。“我们设计的课程必须回应产业需求,否则产教融合只是空谈。”于玥强调。


上交会首秀亮出“技术+场景”王牌


在今年的上交会上,港科大上海中心将首次以独立展台亮相,重点展示两大板块:自有教育品牌“AHEAD”体系及6项尖端技术转化项目。


其中一个转化项目“培脑科技”的非侵入式脑电设备引起了记者团的重点关注。这家由瑞金医院主任领衔的初创企业,在中心孵化下已完成原理验证,其失眠治疗方案即将进入临床阶段。“这是港科大‘教授指导+学生创业’模式的典型案例。”于玥解释,与内地常见的教授创业不同,中心更注重通过SD系统设计学院等课程体系,培养具备产品思维的创业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跨地域创新联动——上交会同期,香港“独角兽日”活动同步举办,3-6个香港项目将通过云端参展,形成“沪港双展联动”。其中讯飞耳机与港科大合作的香港新品牌,正通过中心搭建的桥梁,探索“内地技术+香港品牌” 的出海路径。


从香港清水湾到上海徐汇滨江,港科大上海中心承载着沪港两地创新要素流动的巨大想象。当被问及与内地产教融合模式的差异,于玥的答案直指核心:“我们不做‘双创学院’,而是把产业需求变成教案,让实验室直面市场。”在这场跨越地域的科创试验中,技术能否跨越产业化“死亡谷”,或许将给出最真实的答卷。


头图为中心展示厅,劳动报记者陈宁摄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工博会探营:一批新质生产力代表成...

国内首个风电耦合生物质制备绿色甲...

现场达成合作意向556项!第十届...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