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刚刚闭幕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与绿色低碳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聚焦人工智能爆发式增长带来的巨大算力能耗挑战,深入探讨构建“算力与电力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专家们不仅描绘了AI赋能能源绿色转型的中国路径,同时指出未来能源将呈现绿色低碳化与数字智能化融合趋势,凸显出解决AI能耗问题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应对AI能耗挑战,上海取得诸多成果
据了解,上海在应对AI能耗挑战方面已取得诸多显著成果并积极探索创新做法。
今年7月初,上海临港智算谷上演了一场“算力迁徙”。中国电信旗下临港算力(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接到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的调峰指令后,3分钟内,正在运行的人工智能推理任务便跨越千里,从临港智算中心平稳转移至湖北十堰的算力中心,临港智算中心的单机用电负荷同步下降75%。
这场全国首次生产环境下的算电协同跨域调度,打通了算力与电力跨省域调度的新通路,标志着数字时代“算电共生”新范式从构想走进现实。通过精准的动态路由与无感知流量切换技术,实现业务负载智能分配至最优算力节点,不仅为电网打开“柔性调峰”新空间,还有效提升了算力产业的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
上海AI企业达卯智能自主研发的能源大模型也成果斐然。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商汤临港智算中心,达卯智能通过“算电协同”解决方案,将无序的算力波动转化为有序的算力调度任务。经其优化,商汤临港智算中心的能源利用效率指标从1.74降至1.3以下,有效降低了数据中心能耗,提升了算效。
此外,达卯智能还携手上海国网、中交集团及西岸集团共同打造城市级生成式AI虚拟电厂示范场景,在用电高峰期间,通过精准的负荷预测和智能决策,自动生成并实施动态调度策略,参与上海电网的需求响应,有效缓解了电网压力。
“软硬兼施”实现节能保障
为应对“AI能源悖论”,论坛提出了一系列系统性解决方案。在技术层面,从软件与硬件两方面双管齐下实现节能。软件上,通过优化算法训练更高效的专业模型,从源头减少算力需求,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消耗。硬件方面,采用先进的液冷技术及AI自优化系统,大幅降低数据中心能耗。
能源保障也取得新突破。发展长时、可靠的储能技术,不仅能保障AI算力中心稳定运行绿色电力,还使其具备参与电网调度的能力,让算力与电力系统更好地协同。当电网负荷高峰时,AI算力中心可适当降低能耗,协助电网平稳运行;低谷时则充分利用多余电力进行运算,实现能源的高效配置。
市场机制也为破解AI高能耗提供有力支撑。运用AI量化评估企业绿色绩效,引导资本市场助力绿色转型。一些金融机构已开始参考企业的AI绿色绩效,对绿色发展表现优秀的AI企业给予更多资金支持,推动企业积极探索低能耗发展模式。
此次论坛还发布了“能碳智算中枢”这一核心成果,其旨在实现对“能源流、碳流、数据流”的一体化协同管理和全局优化,标志着从分散应用迈向系统性顶层设计的关键一步。该中枢整合各方数据,通过智能算法为能源分配、碳排放管理等提供科学决策,助力上海在算力电力共生发展路径上迈出坚实步伐,也为解决全球AI发展面临的能源环境挑战贡献了重要方案,展现出推动智能与可持续协同发展的决心。
头图为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劳动报记者陈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