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个月缩短至3个月,专利预审服务为企业打开创新发展“绿色通道”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于玘珺 发布时间:2025-08-21 20:27

摘要: 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维维权。

“我们与外地企业合作研发的技术,能不能在上海申请专利预审?”


“哪些类别的专利可以申请预审服务?”


8月21日,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举办“政府开放月”活动。企业代表来到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最关心的还是专利预审服务。


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预审服务一部主管应盈介绍,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产品研发和更新迭代快、市场窗口期短,企业创新成果创新成果亟需获得知识产权保护。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的平均审查周期为15.5个月,但如果企业在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专利申请前,先到上海保护中心对申请文件进行预审,通过后即可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快速审查通道,平均审批时间可缩短至3个月。


“我们公司围绕硬件、算法、软件领域已申请专利近90件,其中30件通过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预审通道提交,23件已正式获得授权。”人形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知识产权负责人王露介绍,通过专利预审服务,公司的发明专利最快1个月就完成了授权,让核心技术能以最快速度获得法律保护。


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自2023年2月正式运营以来,面向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集“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维维权”于一体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截至今年7月底,已累计发展备案主体4388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6家,民营企业3621家,外资企业166家。已有1万余件专利通过预审服务,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快速审查通道。


在知识产权维权方面,上海保护中心通过上海市知识产权民事纠纷专业调解委员会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发展,自中心成立以来已受理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委托和委派调解案件超过1万件;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建设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平台。


上海持续健全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以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两翼”,推动在临港、黄浦、静安、普陀、杨浦、松江等6个地区建设首批保护中心分中心,让知识产权保护的“触达”更快速。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上海创新设立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专业委员会,让技术支撑能够更快响应产业所需。


头图为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政府开放月”。于玘珺 摄影

摄 影:于玘珺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