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成为消费活力“新引擎”!今年上海“升级改造80家标准化菜市场”建设任务已提前完成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陆燕婷 发布时间:2025-08-28 17:56

摘要: 目前,全市已有80家标准化菜市场初步完成升级改造,提前完成今年建设任务的100%。

8月28日,市商务委举办2025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开门办实事”现场会暨政府开放月活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菜篮子”建设工作,“升级改造80家标准化菜市场”继续作为今年的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市、区两级商务主管部门联合市场主体全力推进建设。市商务委介绍,目前,全市已有80家标准化菜市场初步完成升级改造,提前完成今年建设任务的100%。

菜品更丰富、菜价更亲民

干净卫生,菜品丰富、菜价亲民,上下楼有自动扶梯,还有理发、小修小补等便民服务。本次政府开放月活动中,以静安区宁家·黄山市集作为本市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的实景样板间,邀请市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新闻媒体、菜市场经营户及消费者代表,各区商务主管部门、相关街道、行业协会及连锁经营企业负责人等60余人,倾听民意、共谋发展,实地感受新时代菜市场焕发的生机活力,以及民生实事赋予的“便民、利民、惠民”成效,更好推动本市标准化菜市场高质量发展。

宁家·黄山市集作为今年静安区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全市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的一个缩影,充分彰显了市、区两级商务主管部门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发展理念,紧扣“民生保障”这根生命线,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升级为核心,以智慧管理为引擎,以惠民便民为抓手,以创新融合为路径的建设理念,描绘出了新时代菜市场建设的实景图,努力把市民家门口的实事办成、办好。

宁家·黄山市集是今年静安区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的重点项目之一。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菜市场担当市场保供的‘压舱石’。今天调研的静安宁家·黄山市集平价菜专柜每日供应5种以上蔬菜品种,在区级平价菜专项补贴政策支持基础上,市场额外给予经营户40%的租金补贴,通过‘政策补贴+企业让利’来稳定蔬菜供应价格,每逢节假日或市场供应特殊时期,补贴力度还会进一步加大。”上海市商务委市场运行调控处处长包闻杰介绍了2025年上半年本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工作建设推进情况。升级改造的标准化菜市场都“因区制宜”设置了平价菜专柜(区),来确保蔬菜供应品质安全、价格稳定。

而长宁美天副食品公司依托自有供应链“集采集配”模式,每日稳定供应 7 种平价蔬菜,配送19个旗下点位。浦东浦商集团探索大摊位制供应模式,设立平价菜供应专区,每日供应20个基础保障性蔬菜品种。另外,嘉定、奉贤、金山、崇明等区结合区域特点,在菜市场内专门设置“自产自销区域”,为本地农户搭建地产农产品展销平台,为市民提供田头新鲜蔬菜。

业态更丰富、服务更多元

包闻杰介绍,多业态融合是新时代赋予菜市场发展的独特基因,越来越多的市场改造过程中,在保有原生鲜供应面积的基础上,联合属地街镇“向外挖潜”,拓宽商业空间。依托“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以菜市场作为主力业态,结合周边市民生活需求,不断叠加丰富“社区商业”功能,注入消费新动能,让传统菜市场成为了社区中最具活力的地方。

如浦东三林书房市集嵌入时尚新业态,引入Manner咖啡、肯德基等知名品牌,将”代炒菜”服务植入社区食堂,商业氛围越来越浓。嘉定惠嘉源集贸市场依托邻里中心,引入麦当劳、托育、健身等商业服务,大幅提高了市场客流。奉贤如意市集从单一交易场景向复合型社区服务综合体转型,打造共享休憩区、邻里活动角等公共空间,联动社区举办手作市集、美食课堂,实现“买菜场景”向“生活主场”跃迁。

让标准化菜市场不仅有“规范”,更有“活力与温度”。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大宁集团副总经理包宇忠介绍,大宁集团创新探索“业态融合+品牌塑造”的发展模式。在业态规划上,采用轻量化移动柜台提升布局灵活性,通过一楼便民早餐、水果商超、“快剪”理发与二楼生鲜售卖的业态互补,结合迷你共享休息区的设置,将市集打造为集购物、服务、社交于一体的“邻里中心”;在品牌运营上,鼓励年轻化管理团队注入创意理念,变“流量”为“销量”,提升“宁家”菜市场品牌影响力。此外,通过新春打卡墙、集体年夜饭、劳动技能大比武、政府开放月等活动,强化市集与社区的情感联结,让标准化菜市场不仅有“规范”,更有“活力与温度”。

环境更优美、设施更齐全

推进菜市场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沪上各区落实“菜篮子”区长负责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浦东、静安、徐汇、黄浦、长宁、嘉定、崇明等区固化形成了区长负责、部门统筹、街镇协同、主体参与的菜市场升级改造工作机制,系统谋划,持续推动区内菜市场升级改造。升级改造后,传统菜市场换了一种方式重新登场,明亮的灯光、通透的空间、整齐的岛台、舒适的环境成为了“典型标配”,蔬菜区、水果区、肉类区功能划分井井有条,贴心绿植加以点缀。不仅如此,许多市场还通过精心设计,融合商业美学,生动展现出城市更新进程中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和谐共生的模样。

菜市场变身城市形象“新地标”。如普陀泰山市集以“泰山食街”和“人民坊”步行街为核心,市场内蔬菜、水果、海鲜等区域重新设计规划,整洁有序,沿街店铺门面统一了色调更新升级,从一个老菜场变成了“菜场步行街”。徐汇古祥市集改造后重新归来,明亮、富有活力的色调,暖黄的灯光,布局更加优化、公共配套设施更加齐全,为顾客提供了舒适的购物环境。虹口中广食集经过精心设计,从原来的中广老市场“爆改”成为市民打卡点。

不断扩大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覆盖面。劳动报记者陆燕婷 摄影

市商务委介绍,市、区两级商务主管部门已固化形成了“开门办实事”工作机制。目前,浦东、黄浦、虹口、宝山、嘉定等12个区以各种不同形式,组织开展了16余场“开门办实事”活动,收集采纳了49多条意见建议。此外,闵行、松江、金山等4个区也即将组织开展11场“开门办实事”活动。各区“开门办实事”过程中,还涌现出许多“金点子”:有的代表建议,要不断与时俱进,建设“生活+”的菜市场,引入特色品牌商业以及更多便民服务功能,满足市民生活的多元需求。有的代表建议,可以将特色菜、明星菜等纳入智慧大屏进行动态展示,增加可视化效果,吸引人气。有的代表提出,强化智慧管理应用,保障菜品品质和食品安全,让市民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市商务委刘敏副主任表示,将认真吸取此次“开门办实事”积累的社会各界意见和先进做法经验,会同各区和相关企业全力完成好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工作,并做好明年计划和储备,不断扩大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覆盖面,让上海市民的“菜篮子”更稳地拎在自己手中。

头图:菜市场成为消费活力“新引擎”。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摄 影:贡俊祺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环境更舒适、管理更精细、烟火气更...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