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创智学院成立一周年:培育AI顶尖人才,助力上海打造人工智能发展高地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宁 发布时间:2025-09-12 18:39

摘要: 上海创智学院成立一年来在科研突破、产教融合、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成为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上海创智学院自2024年9月成立以来,以“从不可能到可能,从可能到价值,从价值到善意”为价值追求,聚焦人工智能前沿科研与产业应用,构建了一套以“破界式选才、实战型师资、阵地式育人、高密度资源”为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一年来在科研突破、产教融合、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成为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培育适配产业的AI后备力量


人工智能产业的竞争,本质是人才的竞争。上海创智学院自成立之初便锚定“为国育才”使命,打破传统教育框架,构建起覆盖“选才-育才-用才”全链条的创新育人体系,为上海AI产业储备高素质人才。


在选才环节,学院创新“破界式”遴选模式,以“家国情怀、创新胆识、内在驱动力”为核心标尺,通过创客大赛、训练营等“项目制”实战场景鉴别学生创新能力。截至2025年9月,学院共举办5次招生营,吸引3300余人报名,最终录取 800余人,覆盖45个专业,为学科交叉融合奠定基础。


师资队伍是育人质量的核心保障。学院采用“核心师资+产业协同+动态兼职”灵活模式,联合31所参建高校、科研机构及头部企业,汇聚起一支年轻化、高水平的师资团队。据悉,学院目前汇聚全职全时导师81位,平均年龄仅36岁,130余名兼职导师与120余名产业导师深度参与教学,累计开展33480余小时Office Hour,将前沿科研成果与产业实战经验直接转化为教学资源。


在培养环节,学院以“国家战略驱动、前沿信号牵引、产业价值导向”为原则,落实“一生一策”方案。一年来,学院开设20门核心课程并完成17次迭代,推进6项标杆项目、6项火炬项目及5项科学智能前沿攻关专项,313人次学生参与科研轮转;同时依托“创智讲坛”举办10场图灵奖获得者大师分享、215期学术报告,构建起“教学相长、合作研学”的创新共同体。


突破瓶颈多项技术全球领先


围绕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在大模型创新、具身智能、可信生态、算力自主等关键领域的发展需求,上海创智学院来集中攻关,推出多项填补行业空白的前沿技术成果跑向跑为产业升级注入核心动力。


2025年9月,学院发布“能动”认知智能项目,通过首创“认知能动数据加工工艺”和“AI x AI超智能”科研体系,推动大模型从“思考”迈向“创新”,在多项实测中表现卓越,甚至超越人类专家效率。


学院研发的全球首个规模化全流程机理可解释框架,突破Transformer模型“黑盒”难题,实现可解释、可干预、可扩展的AI安全治理路径,获国际顶尖机构高度评价。在具身智能领域,ORoboSoul平台提出“数字基因”技术,将数据构建成本降低一万倍,推动机器人认知能力跨越式提升。


此外,学院联合华东师范大学发布全球首个基于大模型的创造力智能测评系统,突破传统选拔局限,实现低成本、大规模、全过程智能化评估,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提供新路径。


产教融合生态成熟


学院充分发挥上海作为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的资源集聚优势,与50余家头部及独角兽企业建立合作,累计获得企业捐赠与资助达5亿元。依托“创智未来中心”,学院构建了从培育到创业的全链条支持体系,已孵化10家师生创业企业,吸引近5亿元资本注入。


在基础设施方面,学院建成万P级算力平台与10PB级数据中台,打造“基础资源—核心能力—应用落地”的开源开放生态。发布强化学习框架siiRL 2.0、低比特训练技术Metis等核心成果,推动国产芯片生态建设,真正实现“让大模型跑在中国芯”。


学院还发起“智能体上链”项目,联合上海数据集团、浦芯研究院等单位构建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可信智能体互联网BetaWeb,突破智能体协作的“花园围墙”限制,推动智能体应用普及与生态开放。


成立一年来,上海创智学院以“锚定国家战略、服务上海发展”为导向,在选才、师资、培养、资源建设上的机制创新,均深度契合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趋势。未来,随着学院持续深化“破界式选才、实战型师资、阵地式培养、超常规资源”的育人举措,其将进一步发挥“机制创新+生态协同”的优势,为上海打造全球人工智能高地贡献更多“创智力量”。


头图为创智未来大会现场,由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第八届进博会网上供采大厅上线,已...

验核效率提高3倍!上海海关今年累...

同比增长265%!今年7月浦东国...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