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馆2025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生态设计成核心亮点,15周年印记藏于细节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宁 发布时间:2025-09-24 17:21

摘要: ​9月24日,记者探馆2025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主会场。

9月24日,记者探馆2025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主会场,现场可见200米主通道采用回收运动鞋塑料铺设,3000余件展品处于最后陈列阶段。据了解,该大会将于9月25日至28日开幕,恰逢上海“设计之都”称号获批15周年,今年大会以“设计无界,生生不息”为主题,其中,生态设计是主要看点,场馆内还展示了15年来设计赋能城市的相关成果。


生态设计唱主角


走进场馆,生态设计主题展区的“双车对话”率先抓人眼球:1908年的福特 T 型车代表工业文明效率,旁侧远景科技用回收垃圾创作的Formula E艺术车,则诠释循环经济巧思。这组跨越120年的展品,点明本届大会对生态设计的深层理解:它不再是简单材料替换,而是以中国“生生之理”重构人与自然的协同关系。


据大会组委会介绍,开幕式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将发表“引领全球绿色设计发展”主题演讲,“蓝色经济之父” 冈特・鲍利将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娄永琪围绕“蓝色经济2.0”展开对话,国际设计百人论坛还将成立生态设计专家委员会。


除了思想碰撞,近百家共创伙伴带来的展品也形成了生态设计的实践闭环:法国阿科玛的绿色创新材料可降低工业生产30%的碳排放,百雀羚的可持续美妆包装能自然降解,之禾的环保时装则用天然染料还原东方美学;更值得关注的是,整个展览的搭建采用模块化结构,所有广告布展材料会后将被再设计成文创手袋、收纳盒等产品,真正实现“零废弃”的设计承诺。


青年力量与AI实践“碰撞”


除生态设计外,大会同时展现创新力量培育与15年“设计之都”建设成果。青年设计展区内,35块展板对应“U35计划” 入选者的作品,该计划从近300份申请中遴选35位青年设计师,其项目包括“社区适老化交互系统”,通过AI优化菜场购物流程,目前已在上海6个社区试点应用。


“设计人工智能”展区中,特赞科技与同济大学合作的“数字之树”互动装置,可在输入“江南水乡+低碳建筑”关键词后,30秒内生成兼具传统风格与光伏功能的建筑设计方案。场馆墙壁的“城市设计时间轴”标注关键数据:2010年上海获批“设计之都”时,创意设计产业规模4724亿元;2025年该规模突破1.6万亿元,累计培育21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年均产业转化超2500亿元。


15年来,设计已融入上海城市肌理:苏州河畔老厂房改造为江南智造国际设计港,杨浦滨江货运码头转型为“绿创岸”,社区菜场适老化改造、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流程优化等民生项目均有设计参与。记者获悉,大会期间将开放的“生城未来”展厅,将通过3D打印的“一江一河”模型,展示设计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串联作用。


头图为2025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现场,劳动报记者陈宁摄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第25届工博会开幕,具身智能与协...

上海发布首批中试平台,打通成果转...

主题说唱、公益骑行、互动市集……...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