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上海市保险学会、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再保险专业委员会、《上海保险》杂志主办,上海保险交易所支持的“打造全球保险枢纽,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能级——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新进程”媒体调研会在上海保险交易所举办。
据介绍,目前,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再保险市场体系已初步搭建,一个更加高效、标准、透明、规范的再保险交易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通过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境内外保险机构可以实现全球网页登录或系统标准接口接入,便利化使用线上交易服务解决保险机构内部数字化但机构间手工操作等长期痛点,降低信息交互成本。同时,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基于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制定的《保险行业区块链应用规范再保险》行业标准,实现了公司间标准化合同、账单、赔付、清结算等凭证的在线生成和双签,解决了保险机构凭证样式不统一、业务系统间信息存储不一致、账单数据存在“尾差”等困扰,降低市场的清算与结算成本。
目前,经金融监管总局同意,登记交易中心制定并发布2批共8项业务规则,推进规制、管理、标准等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推出识别全球再保险交易主体的统一代码库,覆盖境内机构845家、境外机构2421家。中国太保、中国再保、人保财险、平安产险、中国人寿财险等29家中外资机构共同向行业发出倡议,使用登记交易中心的基础设施服务和标准规范。
当前,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已实现了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入场机构初具规模、交易结算平稳起步的良好局面,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
截至2025年9月底,26家保险机构汇聚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6家境外机构设立了交易席位,覆盖英国、巴巴多斯等国家或地区;开通交易权限的机构达128家,其中境内机构94家、境外机构34家,覆盖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形成了再保险全产业链条。2025年1月至9月,登记交易中心交易保费45.11亿元;登记分出业务保费965.39亿元,分入业务保费112.71亿元。
人保财险已将再保险分出、分入运营和交易全量集中到上海,人保财险再保险运营中心自2021年正式运营至2025年9月末,已与391家再保险机构和经纪人开展再保险交易,累计分出保费2629亿元;太保产险以再保险为抓手,为前端赋能,积极尝试新建对特定业务的巨灾再保合约,扩展既有再保合约的保障范围,顺应新型产品的分保需求制定分保计划;三井住友保险亦作为平台共建方和首批用户,积极参与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等等。
建设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也是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和海外利益布局的关键支撑。
据了解,在海外服务能力方面,平安产险已构建覆盖206个国家的出单网络,并以此为依托逐步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协同强化中国海外利益的风险保障;近年来,中国人寿财险年均为200多个“一带一路”中资海外项目提供保险支持,覆盖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所有重点国家和热点地区,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3000亿元等等。
头图为“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新进程”媒体调研会现场。劳动报记者李美慧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