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支新歌给党听|一根“网红”栏杆诞生的背后,是5层漆!杨浦滨江建设党支部:“铁军精神”就是实干+匠心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罗菁 发布时间:2021-06-01 10:42

摘要: 塑造滨江风景的出发点永远是‘人’,只有处处以人为本,才能让人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所在。

“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上海杨树浦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党支部


东方渔人码头“鱼鳞大楼”,与老船厂留下的巨型塔吊,交相辉映。水厂的古老外墙上,“水立方”发射着蓝光,科幻感十足,体现了工业遗迹与创新并存的区域特色。


在这里,你可以一边俯瞰江景一边阅读红色经典;可以在雨水花园中观赏百草,喝一杯网红咖啡;可以在老厂房遗址前,通过交互技术感受工业时代的变迁……


漫步在杨浦滨江之上,来往游客感叹着风景之美。然而很少有人会想到,惊艳的背后,有着滨江建设者怎样地倾心付出。为此,本报记者走进了上海杨树浦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党支部,他们表示,塑造滨江风景的出发点永远是‘人’,只有处处以人为本,才能让人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所在。


打磨细节才能成就完美作品


这是寻常的一天,李继又来到了滨江之旁。与旁边的游客有些不同的是,他的眼光更为审慎,“职业性”地落在了沿江的一个个布景和设施之上。


“每一次巡查,我都会问自己,还有什么改进之处吗?”作为杨树浦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李继告诉记者,这也成为了支部里每一个党员日常“自问”且需回答的问题。


作为承担着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市政路网、老建筑修缮总体建设任务的企业,如何更好地将杨浦滨江尽早还江于民,将昔日的“工业锈带”,变为今日的“生活秀带”,成为了杨树浦城开公司党支部每一位党员干部的愿望。


“哪怕最小的细节,也需要精心打磨,才能成就最完美的作品。”李继如此说道。


走过杨浦滨江的游客,有时会对周边的护栏产生兴趣,带有锈蚀印记的栏杆颇有“工业风”,与岸边的建筑相得益彰。杨树浦城开公司党员孙智威告诉记者,就为了实现这种“年代感”,每一根栏杆要刷上五层漆。


“如果按照传统的做法,刷一层就行了。但我们实验下来,感觉有点假。”孙智威表示,杨浦曾是上海工业的“心脏”,开放的滨江应该带给游客曾经的记忆,“虽然刷一遍省了事,但这些栏杆就配不上旁边的老建筑,感受就会打了折扣。”


为此,孙智威和团队成员一次次地试验,终于最后确定下来,要历经防锈、锈蚀、防护等五层反复涂刷,成就了如今的“工业风”护栏。


不吝其烦,追求细节,在整条开放的杨浦滨江岸线风景打造中,可谓数不胜数。


电厂段配套休息区的屋顶由十八瓣“贝壳状”辐射状布置劈锥拱围成,由上向下俯瞰如一朵盛开的矢车菊。为了让每瓣间的交结缝能清晰呈现,施工前技术人员反复研究与推演。


然而,拆模的日子到了,最终成品效果却没有达到预期。


拆!重来!第二次,项目部直接把供应团队最有经验的师傅请到现场,重新对浇筑过程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历时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把“矢车菊”浇筑成形。


对于细节不只是在屋顶,还有脚下的步道、矮墙等。滨江段有很多路面铺设了钢隔栅,人在上面行走时可以直观地看到隔栅下面江水的潮涨潮落。


在定格栅方案时,党员章琳琳想到了一个问题——隔栅的孔隙该有多大?为此,这位支部里唯一一位“女将”找来了家里的所有高跟鞋,从坡跟、平跟到细跟,一双双去测试隔栅板的行走体验,最终确定了材质和宽度。


诞生“网红”靠的不是运气


此前,杨浦滨江诞生了12个“网红打卡点”,分别包括:绿之丘、皂梦空间、祥泰木行旧址、永安栈房旧址等。这些景点吸引着许多市民前来驻足拍照,留下美景。


这些“网红”是怎样诞生的?李继笑着告诉记者,其实在最初设计之时,并没有奔着“网红”而去,“但既然能红了,说明我们的工作到位了。”


就拿“绿之丘”来说,它是一栋被“削切”出来的建筑。


孙智威告诉记者,最初这里是一座烟草仓库的机修车间。仓库高30米,宽40米,长100米,南北向地横亘在城市与江岸之间,严重阻挡了滨江景观视线。按照规划,这座仓库被列在了拆除名单里。


然而,滨江建设者实地勘察发现,如果通过切割,车间的外墙被拆除后,内部的楼板和楼梯层再进行整修,反而形成层层跌落的景观平台。


于是,一座遮挡物成为了一个景点,游客穿行于其中,每走一步都有惊喜。


由上海制皂厂生产辅助区改造而成的“皂梦空间”,有着异曲同工的设计之妙。整个空间利用生产车间的次氯酸钠池、生物转盘池、气浮池等水处理系统改造而来。这对于曾经在这里工作过的老上海人们来说,着实有纪念意义。


有趣的是,在曾经的远东第一制皂厂里,如今有一个保留了原始工业风,又充满潮流气息咖啡馆。它的名字也十分应景,取自“皂”字,名为“白七咖啡馆”,店内的咖啡极具特色,“上海制皂”小蛋糕更是迅速走红。


化种种“不可能”为可能


为保留一个码头遗迹,600米公务码头为其“让路”;老厂房墙面修复难以内外兼顾,硬是“磨”了六个月想出法子;为挑选一棵樱花树,不惜翻山越岭找到树型最合适的那一棵……


精益求精、攻坚克难、主动担当……滨江建设者的那些故事,就藏在沿岸的每一个风景之中。


时间紧,责任重,任务多,是杨浦滨江建设工程的特点。去年下半年,恰逢建设的高峰期,同步建设的项目有人民城市建设展示馆、电站辅机厂党群服务站、大桥公园等一批上海市实事工程、市重大工程。


为保障建设节点,李继带领公司党员骨干,双休日、国庆长假扑在项目现场抓进度排难点堵点,每位党员虽各自负责不同的项目,但相互帮助,定期交流经验,将党旗插在了项目最一线。


“攻坚克难,靠的一定是团队力量。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模范,模范要实干!”李继告诉记者,在公司每位党员的工位上都立有党员示范岗的标牌,时刻提醒着每位党员牢记自已的使命和肩上的重任,“滨江建设,就是要发挥劳模精神,用奋斗书写华章;就是要发挥工匠精神,铸造精品工程;就是要发挥铁军精神,化不可能为可能;”


章琳琳曾告诉记者,在“皂梦空间”建设过程中,团队成员户外平均工作时间5个小时,团队成员每天行走记录最高达到30000步,户外工作时间8小时以上。她笑着说道,哪怕是项目新人进了现场,只需一个月,肤色就从“敖丙”变“哪吒”。


塑造风景永远“以人为本”


如今,5.5公里杨浦滨江南段公共空间已然人流如织。而对于李继和同事来说,他们的任务并没有结束,恰恰是刚刚开始。


入党积极分子朱刚告诉记者,他正在筹建一个“滨江管网数字化系统”,将目前杨浦滨江下方的所有官网纳入可视化数据库,从而在未来建设和优化中,将能发挥更多功能。


对孙智威来说,他则忙着在设计“大桥公园探险乐园”,这将成为将来儿童友好公共空间示范区的重要项目,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自在、可自由游戏的活动场所。


而对李继而言,未来杨浦滨江还有15.5公里长的中北段在等待着“涅槃重生”,这里有着上海中心城区唯一的森林公园——共青森林公园、黄浦江内唯一的封闭式内陆岛——复兴岛等优质生态资源。


“想一想中北段今后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很兴奋。”李继充满干劲地表示,公司上下已经投身于下一场“战役”中。在他们看来,塑造滨江风景的出发点永远是‘人’,只有处处以人为本,才能让人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所在。

杨浦滨江建设党支部名录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