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里”是浦东白莲泾周边最早形成的小集镇之一,明代嘉靖年间的《上海县志》就有记载,至今已有460余年的历史。它距离老上海城厢大南门六华里,以“六里一座桥”而得名。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六里这片土地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六里支行行长吴晓勇自1999年大学一毕业,就进入该行,在六里支行度过了25年的从业生涯。
破局:金融科技助力逆境逢生
六里区域在世纪之交最早享受到了时代的红利,随着农田化身高楼、城市不断更新,六里支行对公业务蓬勃发展。但随着区域住宅开发的饱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六里支行开始经历客群公司转向居民个人、项目无以为继以及重要客户大额不良多重的影响。
对此,吴晓勇曾一度迷失看不清业务发展的方向,暗下决心一定要带着对公条线的小伙伴们闯过去。
如何盘活已有的对公客户资源,拓展并再造出一个新的“朋友圈”呢?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总行“网络供应链E点通”的出现,让困局中的团队看见了希望和曙光。
中建八局是六里支行最为优质的一家企业客户,这支“铁军”在业内首屈一指,项目遍布全国各地,整个产业链上集聚2万多家供应商。吴晓勇清楚,如此庞大的关系网络意味着巨大的商机!可传统产品的局限和障碍,让他和他的团队一直以来只能“单相思”。
吴晓勇知道,打动客户,需要的是真正的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思考,抓准客户难以解决的痛点,而在那个时候,“带息负债管控”就是那个痛点。作为KPI考核中一项“老大难”的核心指标,“既要又要”的管理要求让客户头疼不已,也是传统银行产品无法解决的难题。
对此,吴晓勇给出了建行解决方案---网络供应链E点通,“一点接入,联通全国”,2012年,建行的金融科技就已“遥遥领先”。
网络供应链在2012年还是新生事物,他给出的方案让客户即怀疑又惊喜,可标准化产品中的放款条件难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让艰难的谈判陷入停滞。于是,吴晓勇带领团队锲而不舍地一次次争取,最终得到总分行的认可,给予了政策突破,其诚意也打动了客户愿意尝试建行新产品。
2013年8月,中建八局E点通业务成功落地,成为了上海分行首个网络供应链业务平台。10年过去了,回想当时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和曲折,吴晓勇依然庆幸当时的坚持和不放弃,就此搭建了一个余额突破100亿元,优质企业客户超过4500户的“黄金平台”。不仅如此,中建八局E点通甚至成为了总行分行推广复制供应链平台时最有代表性的一张名片。
守土:携手民企成就浦东佳话
深耕本土,聚焦民营。随着对公信贷业务下沉网点,吴晓勇也一直积极探索旗舰网点综合化经营的转型升级道路,带领团队一次次在新业务的蓝海里开疆拓土。
由由集团,是六里支行的一家具有代表性的本土民营企业。作为一群从田间走出的开荒者,由由集团从时代的红利中实现了资本积累,从需要信贷融资支持的初创企业,变身成为了资金实力雄厚同业积极争取的优质存款大户。
作为网点负责人,吴晓勇始终相信一路相伴的情分是银企关系牢不可破的基石,也相信红色基因的内核,是银企同频共振的关键纽带。于是,他与支行的同事们凝心着力,形成了一份以党建共建为骨,公私融合为实,合作共赢为魂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全方位拉近与由由集团之间的联系。真正成为民企发展保驾护航的“金融管家”。
吴晓勇表示:“我们为企业定制了兼顾灵活、收益和安全的资金增值方案,在党建共建引领下成功将客户分散在不同银行、不同层级公司的资金陆续集中转存至六里支行。2023年企业日均存款超过30亿元,市场占有率超过80%。我们为由由的员工提供便捷的个人服务,从普通员工的工资、职工持股会的分红,到企业高管的财富管理,都有我们提供的理财建议。”
此外,在深入调研企业需求后,吴晓勇向由由集团引入了“建行生活”。依托建行的客群优势,帮助企业在市场拓展初期积累了一波青春人气,也让现代农业与网络流量形成化学反应。随着“建行生活”的联合推广,不仅让建行和由由集团关系更加紧密,也让六里支行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贡献了金融力量。
扎根六里,践行“决胜大浦东”战略。吴晓勇表示,将紧跟总分行战略部署,聚焦“五篇大文章”、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以坚定的步伐和奋斗的姿态,迎难而上,用实干担当践行银行从业者的初心使命,不断在“金融强国”之路上逐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