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凯迪克大厦楼宇党建工作纪实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凯迪克大厦楼宇党建工作纪实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黄嘉慧 2024-09-10 13:15

凯迪克大厦,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聚焦治理新空间,谱写出新时代楼宇党建的强大生命力、卓越静安范。

在上海,这座25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的中心地带——静安,一座座商务楼宇拔地而起,一个个基层党组织在社区、在楼宇萌生。“上海的党建重点是楼宇”,楼宇党建不仅是静安的“金字招牌”,更是全市基层党建的一张亮丽名片。


凯迪克大厦,这栋位于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的老牌楼宇,多年来在静安区委、石门二路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在中航国际上海公司的支持下,率先探索楼宇党建1.0阶段“支部建在楼上”,从1.0“建组织”到2.0“优服务”,再到3.0“强功能”、4.0“善治理”,沿着“引领、发展、服务、凝聚”这个楼宇党建不变的主题,一步一个脚印,在谱写新时代中展现楼宇党建的强大生命力、卓越静安范。 

 



建组织

以“智慧”促“治理”


从2005年7月凯迪克楼宇党支部成立时仅有5名党员,到一些企业率先成立独立党支部,再到成立楼宇“两新(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支部、党总支,最终到凯迪克大厦党委的成立,凯迪克大厦党委如今共有各类楼宇企业党组织8个,党员289人,其中两新党员105名。


当时间回到二十年前,支部怎么建?如何建?这些问题成了摆在楼宇大厦党务工作者们面前的一座大山,“想要组建楼宇党组织,一定要团建这幢楼的业主企业”,凯迪克大厦开发商中航国际上海公司总经理熊国斌下定决心。



“破题的关键在于服务,从企业和白领的需求出发,一次次带着政策‘扫楼’上门,‘磨’出他们对我们的接受度,越来越多党员亮出身份的同时,楼内党支部数量也逐步增多。”中航国际上海公司副总经理、凯迪克大厦楼务会召集人宣旭介绍道。随着楼内党支部的增加,2010年上海首个立体楼宇党群服务阵地建成,楼宇党委开始考虑让这些企业党组织更多地加入楼宇治理中,凯迪克大厦“楼务会”也随即诞生。


作为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楼宇治理组织,“楼务会”负责牵头楼宇治理、密切联系企业、宣传方针政策、开展协商议事、推进实事项目、维护和谐稳定、加强文化营造等工作,带领楼宇内企业商户、白领员工做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承担起大厦治理的“大脑”职责。同时,为了不断给“立体社区”提质增能,凯迪克大厦积极引入石门二路街道“首席服务团队”,通过多项举措,汇聚民智,以“智慧”促“治理”。


优服务

“立体社区”畅通运转


在凯迪克大厦一楼,六台崭新的电梯,每天载着楼里的商务白领们。然而,在2022年之前,这几台电梯已然呈现“老旧危”的状态。


“之前楼内的电梯建于1997年,虽然按时进行维修检查,依然改不了‘年纪大’的事实。”还有的企业一度因为电梯原因萌生了租期一到便离开的想法。为此,电梯更换这件事摆在凯迪克大厦日常事务的“第一位”。那么,物业能不能来解决?不能,楼宇维修基金还有8%没有到位;业主大会能不能?也不能,部分规模较小的企业认为更换电梯成本过高,不同意。几番商讨之下,楼务会承接下了这桩“麻烦事”。经过楼宇党委干部和楼务会工作人员不断地沟通,协调了楼宇几个大业主和物业,最终达成了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出资更换方案。



电梯更换只是凯迪克楼务会十多年来开展的实事项目中的一项。更多时候,在收到楼内企业反馈的各个问题时,楼务会都会及时协商研讨,找出解决之策。为保证楼务会的日常运行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成员们还随机向楼内企业高管、白领党员、群众等发放《凯迪克大厦“治立方”多元善治体系建设调查问卷》《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调查问卷700余份。根据反馈情况及楼宇实际,制定了“楼务会”工作职责、运行机制、议事规则等,明确了楼宇包联、议题征集、开放式列席、“四必访”、专项约请等8项制度,形成了全套管理体制机制。这些配套完备的制度规范为“楼事楼议、楼事楼办、楼事楼管”提供制度保障,确保凯迪克“立体社区”血脉经络运转畅通,以实实在在的治理举措,助力楼宇企业取得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


强功能

打造服务暖心家园


下午两点,凯迪克大厦一侧的地下停车场内,身着黄色、蓝色外卖服的小哥正在排队打饭。在这里,“9.9元吃饱”“12.9元吃好”两种套餐成了他们交口称赞的爱心午餐。


“原先我们的白领餐厅在大厦四楼,深受楼宇白领和周边居民、其他楼宇白领的喜爱。”而后由于楼宇租赁布局调整,原先的白领餐厅停业,大家纷纷向楼务会反映:“白领餐厅没了,我这白领的工资又‘白领’了。”



多方需求下,凯迪克大厦党委立足楼宇实际,依托楼务会平台,在久绅食品公司和大厦开发商、物业的大力支持下,将原有的“白领餐厅”搬至大厦主楼一侧的地下停车场内,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楼宇党委还发现,许多新就业群体存在着“吃饭难”“充电难”“如厕难”等问题,考虑到这些,“新就业群体暖心食堂”正式推出:每周一至周五13:00至15:00“营业”,并配置了专属恒温保温柜,确保可以第一时间吃上干净又热乎的饭菜。


多年来,凯迪克大厦始终处于“满租”状态。有的企业想搬走,但员工一致不同意,因为这里真的很“生活”:楼下有“暖心食堂”,价廉物美;一旁有理发店、洗衣房,只要约好项目,下班就能“安排上”;5楼有上海首家“妈咪小屋”,是女职工最需要的私密空间;“妈咪小屋”一旁还有“空中运动场”,中午散步都不用出楼……超40个服务项目成为凯迪克大厦党委服务的延伸,同时也化身大厦强大的吸引力,成为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


善治理

辐射街区打造治理共同体


在凯迪克大厦的顶层空间,几十块太阳能光伏板有序排列,并网发电,“可以说整幢楼的电都要靠它们。”屋顶光伏既是中航国际上海公司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凯迪克大厦“辐射”周边社区的另一种形式。



凯迪克楼宇党建工作覆盖的宽度在扩展,创新探索的高度也在“节节攀升”。当超过40个服务项目安扎在凯迪克大厦内,并根据不同群体“点单率”动态更新时,新的困扰又出现了:大楼中有一层楼面集聚着数家中小企业,且业态日趋多元。他们也渴盼专业、有针对性的服务,也对享受相关政策、在线办理业务有着高频需求。为此,楼宇党委牵手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等区域化党建力量进行“组团”服务,让大厦“自循环”辐射至更广范围,也吸引更多人气和资源反哺楼宇经济。


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凯迪克大厦一楼被设为南京西路第一街区沿街商铺党群阵地,将楼宇党建方法论巧妙运用拓展至商圈和街区,探索试点新就业群体友好型商圈建设。而且,大厦还与周边片区、大厦共同形成“石二南京西路街区”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主动与辖区内新建的楼盘业主,传输理念、输送资源、分享经验,助力打造街区治理共同体。



未来,凯迪克大厦将继续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聚焦治理新空间,把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体系不断地延伸到各个“神经末梢”;以提升凝聚力为目标,面向各类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持续扩大党在新兴领域中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以推动发展为方向,紧扣经济新动能,一方面自上而下强化赋能,另一方面要自下而上持续增能。

责任编辑:黄凌燕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