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松江供电公司运检部,有这样一位老班长,他用40载春秋书写了电力人的忠诚与担当,用无数个日夜的坚守诠释了“光明守护者”的使命。他,就是曹扣成——一位平凡却不凡的电力工作者,一位用40年人生岁月追逐百姓光明的电力追光者。
曹扣成,中共党员,1965年生人,上海松江人。1985年,他从电校毕业进入松江电力局工作。彼时,松江电网还处于起步阶段,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经常停电。年轻的曹扣成怀揣着对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投身到这片充满挑战的领域。他从一名普通电力工人做起,扎根各类35千伏、110千伏和220千伏变电站,日复一日地与电力变压器、开关设备为伴,却不曾厌倦。
“电力是城市的血脉,停电就是对百姓生活的威胁”这是曹扣成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了守护这份光明,他几乎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2013年的菲特超强台风席卷松江,电网设施损毁严重,110千伏车墩变电站被淹。曹扣成带领团队连续奋战48小时,抢修受损设备。他不顾疲惫,亲自下到被水淹没的配电室,排查故障、恢复供电。当变电站重新启动时,他瘫坐在地,双手沾满泥泞,脸上却挂着欣慰的笑容。此刻,大腿早已被雨靴磨出了血,是泥水,是血水,已分不清……
四十多年来,曹扣成始终坚守在电力一线,从未发生过一次安全事故。他的脚步踏遍了松江的每一座变电站,他的身影出现在每一个需要光明的地方。他用行动证明,电力追光者不仅在追逐光明,更在守护光明。
作为一名电力人,曹扣成深知,守护光明不仅需要汗水,更需要智慧。他常说:“技术是电力行业的生命线,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光明更稳定、更持久。”在曹扣成的办公桌上,总是堆满了技术图纸和专业书籍。他带领团队研发的“智能化户外柱上断路器”,解决了传统断路器无法记录故障信息、无法远程控制的问题。这项成果不仅提升了检修效率,还获得了国家专利。
在他的带领下,松江供电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技术创新的“黄埔军校”,先后完成了配电站综合监控报警装置、配电变压器在线监控系统等多项科研项目。这些创新成果的背后,是曹扣成无数次挑灯夜战的坚持。他常说:“技术创新没捷径,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让光明更可靠。”在他的影响下,松江供电公司涌现出一批批技术骨干,他们接过追光的接力棒,用智慧点亮未来。
曹扣成不仅是一位追光者,更是一位点亮他人、传递光明的引路人。他深知,个人的力量有限,只有将追光精神传递下去,才能让光明永远闪耀。在松江供电公司,曹扣成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年轻人心中的灯塔。他手把手教徒弟如何排查故障,耐心讲解设备原理,甚至在深夜接到徒弟的求助电话,也会第一时间赶到抢修现场。
在他的言传身教下,许多青年员工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他的徒弟,现为变电运维班组长的茅伟杰感慨地表示:“曹师傅不仅是我技术上的引路人,更是我精神上的榜样。他让我明白,电力追光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信仰!”
近两年,曹扣成还积极参与“小松电学堂”电力科普活动,为社区居民讲解用电安全知识,为学校的孩子们讲述电力故事。他相信,只有让更多人了解电力、珍惜电力,追光的精神才能代代相传。
曹扣成40年的职业生涯并没有惊天的壮举,却在平凡中闪耀着伟大的光芒。他用四十载的坚守,诠释了“劳模精神”的内涵;他用新时代的创新,点亮了松江的万家灯火;他用无私的传承,让追光的精神永不熄灭。在曹扣成眼中,追光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使命。他说:“电力人就像追光者,追逐光明、守护光明、传递光明。只要心中有光,脚下就有力量!”
2025年的今天,松江电网已今非昔比,但曹扣成的追光精神依然熠熠生辉。他是松江电力人中的普通一员,却用平凡的坚守书写了不平凡的篇章。他用一生的奋斗告诉我们:电力追光者,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