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筑修复的“天花板”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四(2)班 杨语凡
长久以来,“百年外滩”的每一砖、每一瓦、每一石,都是时代的见证,是民族的记忆,更是激励后人的火炬。今天,我作为一名劳动报“小记者”跟随久事置业的“外滩建筑修缮故事汇”线路宣讲员金老师一起来到了外滩18号——一幢实用与美妙共存的大楼,共同探索它的世纪历程。
漫步在外滩建筑群,金老师给我们介绍外滩18号。我了解到中山东一路18号,原名马加利银行大楼,大楼呈现出文艺复兴时期折衷主义的风格。外墙巧妙地设计成三段式立面,底层以整齐划一的花岗岩做贴面,显得坚固而沉稳。中央位置是一扇雕花大门,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中间有两根巨大的艾奥尼克立柱,他们不仅起到支撑作用,还增添了建筑的艺术感。5层以上形成了第三段立面,其中每扇窗前都巧妙地用两根小石柱装饰,既实用又美观。屋顶上设有平台,让人可以俯瞰整个外滩的美景。
了解了外滩18号的建筑特色,我们来到了这幢楼外。放眼望去,最吸引人的就是两扇青黄铜合金大门。我看到上面都镂刻着繁复希腊纹样,就像古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门,神秘而高贵,很有档次。但是更加有档次的是门厅内的四根大理石柱。我们走进门厅参观,哇!好漂亮!当我亲眼目睹这些独一无二的大理石柱时,我被它们的美深深打动,一种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仿佛站在了历史的交汇点上,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辉煌。通过金老师的讲解,知道了这种柱子在上海是独一无二的,源自意大利托斯卡尼教堂,在百年前被运到上海。
我们跟随金老师的步伐继续走进大楼内部,我想看看内部又有什么样的“惊喜”。通过一番仔细的观察,我注意到外滩18号,就像一个时间的宝库,保存着100年前的古老风貌。一走进去,你就会被震撼。这里没有现代化的装饰,一切都保持着原汁原味的样子,仿佛能让人穿越回那个年代。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形成美丽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木头和石头的古老气息,让你仿佛能闻到历史的味道。每一步都踏在经过岁月打磨的地板上,那感觉就像是在触摸历史。
2002年前,外滩18号就像一位暮年老者,外表苍老,内里苍白;而如今,经过工匠们的精心修缮,它修旧如旧,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看完了建筑上的历史,也讲完了故事,这次“小记者”活动就圆满结束了。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外滩18号不仅修饰了天花板,而且也让它成为老建筑修复的“天花板”了。它不仅重新诠释了上海的现代风貌,更为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