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三门核电项目部主系统队施工队长张发奇:一本行走的“施工宝典”

来源:劳动观察 发布时间:2025-05-12 10:41

摘要: 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三门核电项目部主系统队施工队长张发奇,带领团队为中国核工业建设持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1969年,在四川盆地龙门山脉的最北端,我国核工业企业821厂成立。也正是那一年,全国劳动模范、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三门核电项目部主系统队施工队长张发奇出生了。在后来的工作中,他总是笑着说:“自己是与821厂共同成长的”。


1981年,12岁的张发奇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四川,跟着父亲走出茫茫大山,来到上海金山石化。那时的他并不知道,自己以后将会和父亲一样,为中国核工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萌芽

“百里挑一”的初心


1990年,张发奇以优异成绩从上海石化一中高中毕业,一直以来按部就班完成学业的他突然有些迷茫:自己的未来究竟通往何方?


正在他踌躇不定之际,父亲带回来一个消息:核工业部第五安装工程公司(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原名)即将招100名工人。要去报考吗?年轻的张发奇心里有些拿不准。


犹豫再三,张发奇在父亲的催促下来到报名现场,当听说已经有500多人报考时,他感到很惊讶,但这个消息不但没有让他退缩,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


这一年,他成功地从5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正式加入核工业队伍,从此开启了钳工生涯。



盛放

“一摞白纸”的坚持


从22岁至今,张发奇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钻研安装技术。第一天上班,一个沉甸甸的工具包就被扔进了他的怀里,“走,我先带你去看看咱厂的设备”,老师傅拍着他的肩,带他去认识了各种机械设备,之后的6年时光里,张发奇穿梭在厂里的各种机械设备之间,对公司现有的设备安装烂熟于心。


28岁的时候,公司号召职工积极参加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的建设,张发奇回家征求家人的意见,然而一向鼓励他为核工业奉献的父亲这时却突然沉默了……但这一次,张发奇自己做了决定,我要去!


那时候的恰希玛与国内通讯十分困难,整个项目部500多人共用一部电话,每周只有一次一分钟的通话时间,还得排上几十分钟的队。在这种几乎音讯断绝的情况下,张发奇咬着牙干了近3年,中途没有回过一次家。直到恰希玛一期工程建好后,才匆匆回了一趟家。随后,他又投身到了恰希玛二期工程的建设中,一干就是5年半。


2004年,三门核电项目获批实施,这个核电站使用了当年世界最先进的第三代先进压水堆核电(AP1000)技术,这是一条没有前人走过的路,无经验可借鉴。面对挑战,张发奇并没有退缩,反而如十几年前报名的那一刻,燃起斗志,带着团队干在工程现场,住在工程现场。


2017年,张发奇被任命为中核五公司K2K3项目部主系统队队长,承担华龙一号海外首堆核岛建造中一回路主系统设备及燃料系统设备的安装工作,这是核岛安装工程最为核心的工作。他组织技术人员和施工班组展开研讨,有效解决了安装难题,并成功完成多台主设备的安装工作;他研制的蒸汽发生器旋转位移工装,大幅缩短了蒸汽发生器管口与主管道热段管口的组对时间,并能精确组对坡口错边量在0.2毫米以内,安装效率提高20%。他参与安装的主设备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染霜,30多年的时光里,张发奇总结出了50多本施工笔记,亲历了多个工程建设,而他本人也从一名普通的技能工人成长为了大家口中的“大师”。有同事曾开玩笑说,“每个人刚进入职场时都是一张白纸,但张大师不一样,他是一摞白纸,每天就像他怀里的施工笔记一样,不停地记啊记,时间久了,施工笔记成了宝贝,人也成了宝贝”,大家都说他是行走的“施工宝典”



积淀

技能人才的“言传身教”


今年,张发奇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在北京接受表彰。一心只想“干好活、做完事”的他,纵使已经获得过多项荣誉,他仍然很激动:“感谢组织对我的鼓励和认可,并提供给我优越的工作环境和平台,是团队和公司成就了我”。


比起办公室案头工作,他更喜欢深入施工一线忙前忙后。2022年6月三门核电二期工程开工时,张发奇主动请缨,又回到了他曾经奋战过的三门湾畔,“把技能展示出来,把工程干出来,核岛主设备安装完成后,待发电了,才是自己工作价值的体现。”他笑着说。


有人问他,“你一定很幸福吧,总是看到你笑呵呵的”。“当然啦!在项目上能和兄弟们一起干活,我非常享受。”他欣然道。


时至今日,五十多岁的张发奇已经是桃李满园,公司很多名优秀钳工班组长、施工队长都曾是他队伍里培养出来的,分布在各核电项目关键工作岗位上。他说,自己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做好导师带徒工作,为中国核工业、为公司培养更多优秀的技能人才,让自己的技术能够传承下去。


为了这个心愿,他不辞辛苦地编制了50多份课件,一次次耐心地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在施工现场亲自操练,为后续核电建设提供了宝贵的人才资源。


在张发奇的引领与感染下,他的队伍里早已养成了人手一本小册子记录施工关键点、关键数据的习惯,渐渐地,这个习惯也扩散到了许许多多核电施工现场,谁会是下一个行走的“施工宝典”呢?张发奇笑而不语。


责任编辑:黄凌燕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全国劳动模范、上海电信生态经理吴...

全国劳动模范、上海电信高级专家华...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