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炎夏日挡不住追光少年的“探电”热情,7月24日下午,25位中小学生身穿“小记者”红马甲,走进国网上海电科院(华东电试院),开启了一场奇妙的“电力科技探索之旅”,这也是劳动报“大工匠 小记者”职业体验活动首次组织数智低碳电力科普研学参观活动。
参观前的签到领“装备”环节,让“小记者”最兴奋了。不少人迫不及待地拿出资料袋里的科普绘本《问不倒的电博士》,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
在电博士科普团队的带领下,“小记者”第一站来到电力设施电磁影响实验室,电磁场、噪声等电磁环境的检测过程吸引了不少萌娃的视线,“电博士”介绍了变电站、配电站等电力设施的正常电磁环境水平,让“小记者”领悟到“电磁影响”的奥秘。
走进高压大厅及智能感知实验室,十来米高的“跳楼机”引起很多“小记者”的兴趣,原来,这个大装置是冲击电压发生器,最高输出电压达3600千伏,能模拟大自然的电闪雷鸣,让我们得以未雨绸缪,避免雷电灾害引发的停电事故。“小记者”们了解了实验室如何着眼于上海超大城市电网对高供电可靠性的严格要求。
在设备状态评价大厅里,巨幅曲面屏幕上,星光点点的“分布式光伏并网性能管理”平台,全景展示了碳排放监测情况,让人大开眼界。而雷电定位和预警系统,可开展30分钟雷电短临预警,在今年5月1日上海金山的雷电预警中大显身手。
漫步在电力科普基地,“小记者”们依次探访了可再生能源和微网储能系统,储能系统小木屋、V2G充电桩、郁金香风力发电树……这些充满科技感的设备,瞬间点燃了大家的探索热情。“大家看屋顶那片光伏板,它每天能为实验室提供200度清洁电能;而这个微网储能系统,就像电网的巨型充电宝,能随时存电放电,让不稳定的新能源供电变得更平稳可靠。” “电博士”的生动讲解,引得“小记者”们频频点头。他们耐心倾听,积极互动。连“电博士”也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称赞:“不少‘小记者’提前做了功课,带着问题来交流,思考得很深入!”
最后,“小记者”们和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的学生们一起上了一堂有趣的“超导的魔法世界”科普课。“电博士”将深奥的超导原理化繁为简:某些材料在超低温环境下,电阻会“神奇消失”呢。在实验环节,“小记者”们跃跃欲试,争相上台动手实操,他们围聚在实验台边,仔细观察,当见到自己操作的超导材料在磁铁轨道上悬空移动时,啧啧称奇。“电博士”还揭秘了超导技术的现实魔力——从医院的磁共振成像到飞驰的磁悬浮列车,博得台下阵阵掌声。
这场充满“电光火石”般奇妙的职业体验之旅,通过场景化体验与沉浸式学习,不仅点燃了“小记者”们探索电力科学的热情,更在他们心中悄然播下了崇尚科学、追逐梦想的种子。郑茵之、郑皓之姐弟已是第四次结伴参与小记者活动。姐姐的稿件曾两度登上《劳动报》,他们表示,活动趣味十足,开阔了眼界,也锻炼了笔力,下次还想来。三年级学生王博彦特地从临港赶来,这也是他第二次参加活动。他的妈妈认为,职业体验活动让孩子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现在的孩子不能死读书,要多走出去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