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8日早上8点半,劳动报社“全能小记者暑期特训营”迎来了首位报到的同学——来自梅陇实验中学的张淏喆。“八年级新学期的语文课有新闻写作单元,我想提前来了解体验一下,也想来这里交些朋友。”他满怀期待道。
陆续前来的“小记者”中不乏熟悉的面孔:有连续四次参加劳动报“大工匠 小记者”职业体验活动的“资深小记者”刘晓成,有去年全程“打卡”暑期活动的“铁杆粉丝”陈君毅,还有积极投稿的丁若灵、朱禹俊等同学。他们的年龄跨度从三年级到八年级,不少“小记者”对记者职业充满好奇,希望能锻炼写作与表达能力。司一菲同学对新闻摄影颇感兴趣,到报社后就不停地自拍发朋友圈,“我想来学习拍照、短视频等新媒体制作的技巧,拍点不一样的东西,这还蛮酷的。”孙浩岚同学今夏已连续参加了海事局、电科院和江南造船厂三场活动,这次更是特意带着好友一同来报名。她的妈妈说,劳动报的活动既丰富了孩子的假期生活,又提升了观察、思考、写作和实践能力,很有意义。
早上9点半,20多位“小记者”在劳动报社集结完毕,他们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报史长廊,对拥有76年历史的劳动报有了全新的认识。开营仪式上,劳动报社副总编管一珉热情欢迎学员们的到来并深请寄语,希望他们通过五天培训,学习当代记者“提笔能写、举机能拍、对镜能讲”的新闻能力。
开营第一课,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上海市第八中学科研室主任沈红旗带来了一堂生动而充满激情的写作课——《让叙述更加细致生动》,主角是他从高中语文课本里精心挑选的五位劳模——焦裕禄、屠呦呦、袁隆平、钟扬和张秉贵。课前,他还布置了一份特别作业:选择两位最打动你的劳模代表,并阐述理由。
带着问题和思考,“小记者”们跟随沈老师踏上“英雄足迹探寻之旅”:从“重走兰考路”“追寻青蒿素”到“重返海南粮食基地”“追随种子的脚步”,再“闪现王府井百货糖果柜台”。通过“实地采访”这些英雄楷模的先进事迹,大家努力寻找他们的精神密码,并细细品味人物报道中的经典意象与鲜活细节。深思熟虑后,每位学员郑重写下了自己最敬仰的两位劳模的名字。
活动最后,沈老师将个人编著的《意向与思辨》一书赠予学员代表李未远同学以示鼓励。“核心比喻要全文贯穿、多用数字体现权威性、细节描写需具象化……沈老师教授的人物写作技巧,让我很受启发。”喜欢写作、曾在作文比赛中获奖的奚梓宸同学表示,这堂课收获很大。
沈红旗的写作课——《让叙述更加细致生动》让“小记者”们获益匪浅
下午,劳动报资深记者罗菁为学员们上了一堂有趣的《新闻素养入门》课,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个记者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学员们认真听课、仔细笔记、积极互动,现场气氛热烈。
“全能小记者暑期5日特训营”是劳动报社首次举办的特训营,也是劳动报社“大工匠 小记者”职业体验活动的全新延伸和探索,劳动报社将充分发挥报社优势,汇集资深媒体记者和相关行业的知名导师,带领学员沉浸式穿越“新闻前线”,五天内解锁新闻五大板块:既有新闻基础知识、新闻采访指导、通讯写作入门,也有新闻照片、视频拍摄和制作,更有新闻播报环节来培养“小记者”的表达能力。此外,还将带领学员参观上海工匠馆,与劳模工匠面对面,聆听劳模故事,采访劳模事迹,并组织参观艺术文创中心,手作体验非遗茭白编制和瓷画DIY……丰富的实践采访活动,精心设计的“新闻+”城市探访,让知识在行走中鲜活起来。
收获的不仅是“全能小记者”的十八般武艺,所有完成特训营活动的“小记者”还将获得几大福利:劳动报社颁发的结营证书;作品将择优发表在劳动报或劳动观察APP上;优先加入报社“小记者”团,获得劳动报社颁发的“小记者”采访证等。
身处信息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而新闻素养是每个人需要具备的素养。走出特训营的小记者们,将通过丰富的专业培训和采风实践,全面提升全媒体素养。这段小记者研修之旅将让孩子们学习以笔尖捕捉时代脉动,用镜头定格动人瞬间,借声音传播真挚故事,成长为知行合一的时代记录者。
“小记者”们在劳动报社欢乐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