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天,见证成长蜕变!劳动报社“全能小记者暑期特训营”顺利结营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赵思宇 发布时间:2025-08-22 18:15

摘要: 5天“全能小记者暑期特训营”里,20多位同学集结在一起,锤炼“提笔能写、举机能拍、对镜能讲”的新闻“超能力”。

举起话筒,当起栏目“主编”,对报纸上的稿件一番品评;端起相机、手机,化身新闻“记者”,将精彩瞬间进行独家记录;走进演播室,成为出镜“主播”,对着摄像机和提词器流畅播报……带着获得“提笔能写、举机能拍、对镜能讲”新闻“超能力”的期待,20余位同学来到劳动报社举办的“全能小记者暑期特训营”,在为期5天的时间里,全方位、沉浸式、系统地了解新闻采写和新媒体相关知识,在实地采访和实践互动中,练习新闻写作、播音以及图像拍摄、AI制作等技能。



相较于传统的课程式、灌输式活动,此次“特训营”形式多样、内容创新。第二天活动将现场搬进上海工匠馆,由上海工匠干文华和劳动报资深记者,带着充满好奇心的“小记者”们,在采访中探寻一件件展品背后的匠心故事。




第三天的安排更是高潮迭起,劳动报社资深摄影记者手把手教大家如何构图、拍摄出一张好照片,并带领大家来到位于青浦区的阿特麦文创园进行实战演练。



同学们还在园区工作室老师的带领下,亲身体验了茭白叶编结这项青浦区非遗文化以及陶瓷彩绘工艺。不少同学反映,当天在参与手作中感受到匠人品质,也在摄影老师的指导下收获更有视觉冲击力的照片和视频。




一直以来,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是很多同学和家长十分关注的素养。开“营”伊始,报社就特邀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上海市第八中学科研室主任沈红旗,带来了一堂生动又实用的写作课——《让叙述更加细致生动》。



五天时间里,劳动报社从一线采编队伍中选拔出10余位资深讲师,围绕新闻素养、如何写好人物和故事、优秀作品赏析等角度,毫无保留地传授写作相关知识,直击同学们写作和表达中的难点和痛点。




尤其是在第四天的“新闻播报训练”中,同学们穿着正式、“头势”清爽,精选内容,在演播室里镇定自若地当起了播音员,成为非常难忘的人生经历。语句流畅的奚梓宸同学说道,以前也参加过类似“小记者”采访活动,没想到这次还能走进演播厅,从自己撰写口播稿到流利念出来,练了很多次,不容易但很能锻炼表达能力。



活动中更有劳动报新媒体记者、编辑从学生们最感兴趣的AI制图、生成视频切入,带着大家解锁新技术,生成天马行空的创意作品。其中的互动环节和个性化指导,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小记者”们踊跃提问,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我本来觉得自己有点内向,家长还特意帮我报过演讲班。但是通过参加‘特训营’,我突破了自己,也更自信了。”“小记者”司一菲同学还兴奋展示着AI剪辑技能,“经过老师的指导,我也更有信心今后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视频作品了”。



此次活动,不仅吸引了很多新学员的尝试,还有不少乐此不疲的老学员“粉丝”。9年级的陈君毅同学,曾参加过劳动报社组织的走进上汽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大飞机、大轮船、核工院等多次职业体验活动。“这次还组织走进工匠馆,让我们见识到各行各业的‘状元’,很激励人,拓展了自己今后职业选择的视野,也是不虚此行!”




“我一直来参加活动,因为能接触到科技前沿和大国重器,机会非常难得。”三年级的周小马同学说,这次来到“特训营”学习写作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独立性,认识了好多新的朋友、交换了联系方式。在结营仪式上,不少“小记者”表示,长大后也要做记者。很多家长看着孩子这5天里有了非常棒的体验,很感谢报社的精心策划和老师们的悉心教导,很期待下一次活动。




摄 影:金卫星,贡俊祺
责任编辑:赵思宇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