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宁:催化出中国智造的硬核力量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冯强 发布时间:2025-11-10 15:21

摘要: 上海立得催化剂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鲍宁,作为中国催化剂自主创新领军人物,让中国催化剂的故事在世界舞台上书写精彩。

上海立得催化剂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鲍宁,带领他的团队,走出金山区利税大户的舒适区,用智慧与汗水照亮了中国催化剂自主创新的道路,以化工“芯片”、绿色工厂、人才培养的“三个优化”,谱写了“中国智造”新篇章。


优化:化工“芯片”


时针已指向深夜十一点,上海立得公司生产车间灯火通明,鲍宁和他的团队成员仍在不断观察试生产情况。为突破国外的技术封锁,他们的身影与聚烯烃催化剂的研发朝夕相处,这是第170次实验性生产,被誉为化工“芯片”的试制成功在此一举,每个人的神经都被绷紧了。


鲍宁大学毕业2001年加入上海立得公司,当时,国内聚烯烃催化剂市场被国外产品牢牢占据,技术壁垒如同无形的墙,相关的催化剂每吨要130万元人民币,往往质量还不能达标。几年后,刻苦钻研技术的鲍宁进入了生产部门,他立志:“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不仅要做到,还要做得更好。”在有关研究院和鲍宁的师傅、上海工匠蔡祥军等人的帮助下,他带领团队进入了自主研发的催化剂调试阶段。


这是与数据较劲的持久战。镁化合物的粒径偏差哪怕只有几微米,都会影响催化活性。鲍宁带着团队把操作台当成战场,从原料配比到反应温度,每一个参数都要经过上百次调试。有次为捕捉反应峰值,他们连续几天守在设备旁,最终记录下上千组有效数据。当检测报告显示新催化剂活性远超国外同类产品时,一向沉稳的鲍宁和同事们的欢呼声差点掀翻屋顶。



攻坚化工“芯片”,打破了技术垄断。这抹超越之光,照亮了更广阔的天地。上海立得公司先后自主开发 10 种催化剂、5 项工艺包和 18 套专用设备,12 种产品性能实现质的飞跃,而且成本大幅度下降,为中国石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如今,国内已有十余家大型石化企业采用了立得的铬系催化剂,累计为企业节约成本超过 20 亿元。


那些曾被国外垄断的技术,如今自主研发成了立得的 “金名片”。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超70%,近 63% 的产品远销海外,甚至还把产品出口到了美国,把原来从美国进口,转而成为出口美国,在国际市场上这一“中国智造”的印记,产生了重大影响。


目前,上海立得公司主导制定的2项国家标准和2项行业标准,为行业立起的标尺,让中国催化剂产业有了自己的话语权。由此,鲍宁还获得3 项发明专利和5项实用新型专利。


优化:绿色工厂


2025年9月,金山区环保局的一季一测到了最后一测,只要这次通过第三方非常严格的测试,上海立得公司就可获得一项新荣誉——上海市2025年度市级“无废城市细胞”典型案例。鲍宁在等待测试结果,他的神情显得十分自信。


化工生产的环保工作,历来是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鲍宁在深耕技术创新的同时,始终将“中国智造”的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实践,牵头构建起源头减排、过程管控、末端治理“三位一体”的协同治理模式,从全流程降低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在他努力下,公司固废减排 3.75 吨/年,危废减排0.4 吨/年,尾气 VOCs 实现近零排放。同时,他积极落实光伏发电、液氮冰机联合制冷等综合能效提升项目,使公司万元产值能耗仅0.015 吨标煤/万元,万元产值取水量为0.2208m³/万元,公司也因此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等多项荣誉。



现在,走进上海立得公司的厂区,很难想象这是一家精细化工企业:光伏发电板在屋顶铺展成蓝色海洋,污水处理后的清水里游着小鱼,曾经的废料堆放区变成了草木葱茏的花园。这一切变化,都源于立得开创者打下的基础和鲍宁“绿色催化”的执念。他说:“催化剂既要催化化学反应,更要催化可持续发展。”他牵头研发的清洁生产技术和绿色工厂指标,都得到了严格落实。


为啃下 VOCs 治理这块硬骨头,他带着技术骨干跑遍科研院所,最终定制出“源头减排+余热利用+末端净化”的全流程方案。调试初期,尾气监测数据反复波动,他蹲在处理设备旁逐一排查,发现是某个阀门的密封性不足。当问题解决,监测仪上的数值稳定在远低于行业标准的区间时,他笑着说:“‘中国智造’的化工企业也能当环境的好朋友”。如今这份万元产值能耗绿色成绩单,让企业摘得了“国家级绿色工厂”的桂冠。


倾力打造绿色工厂,践行可持续发展,又一次传来喜讯:2025年10月,上海立得公司成功入选上海市“无废城市细胞”典型案例名单。


优化:人才培养


2019 年秋,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46名学生走进厂区,鲍宁化身“金牌讲师”,从反应原理到设备运维,把专业知识讲得生动透彻。在鲍宁看来,“中国智造”需要的工匠精神,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薪火相传。


这些年,他带出的二十多名技术骨干,如今都成了行业里的中坚力量。研发团队先后承担6项新型催化剂开发项目,持续攻关关键原材料、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主导开发了多项配套系统,承担2项催化剂质量持续改进项目、5项原料开发项目、3项属于方法建立,并与外部科研院校合作开发项目6项,有力推动了催化剂产品性能改进升级和新型催化剂的研发。


站在新的起点上,鲍宁的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他深知,技术创新没有终点,“芯片”技术的突破,只是公司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在他的规划中,不仅要扩大产能,上海立得公司还将进一步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充分发挥完整产业链的效益优势,优化产品结构,拓展国内外市场。同时,他要带领团队持续深耕绿色化工领域,顺应“双碳”目标要求,研发更多高效、环保的催化技术,让催化剂成为推动产业低碳转型的硬核力量。



鲍宁常常给团队成员描绘这样一幅愿景:未来,公司的催化剂将应用于更多关键领域,从石油炼化到医药合成,从新能源汽车到节能环保,每一个需要催化技术的地方,都希望看到立得的身影;未来“中国芯”催化剂将与国际顶尖品牌同台竞技,用技术实力赢得全球市场的尊重;未来,上海立得公司将成为培养催化人才的摇篮,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行业,让自主创新的火种代代相传。


如今,生产车间依旧灯火通明,鲍宁的身影依然常常出现在第一线。他知道,真正的创新,不仅是技术上的,更是思维上的超越;真正的未来,不仅是企业的发展壮大,更是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崛起。


培育专业人才,传承创新火种,“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鲍宁深信,只要坚守自主创新的初心,永葆走出舒适区的勇气,就一定能让中国催化剂的故事在世界舞台上书写得更加精彩。而这,正是一位获得金山工匠荣誉的催化剂领军人物,在中国智造硬核力量漫长征途中的梦想与坚守。


责任编辑:黄凌燕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