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毯进客舱,货物跑起来!“神器”提速浦东机场“客改货”防疫运输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包璐影 发布时间:2020-05-09 13:52

摘要: 滑毯、车辆组合等“神器”,让客舱载货不再纯粹依赖“人搬肩扛”,有效提升装载效率。

当下,“客改货”航班成为我国防疫物资运往世界各地的重要途径。5月9日,记者从上海机场了解到,作为中国民航最大的航空货运枢纽,浦东国际机场在客改货航班保障中,充分利用了滑毯、车辆组合等“神器”,让客舱载货不再纯粹依赖“人搬肩扛”,有效提升了货物装载效率。


700多件货物2小时完成装载


浦东机场站坪服务中心副经理曹贵龙至今还记得,4月末的一天,他领衔的一支队伍,用了两个多小时,就高效完成了加拿大航空一架波音777-300客机的“客改货”航班装载。能这么快地将700多件货物及时装完,是浦东机场地服员工们摸索出的“客改货”航班客舱传送“神器”——滑毯。


(滑毯成为了“客改货”的提速神器)


据悉滑毯是一种类似地毯、带有滚珠、可以铺设在客舱地板上的柔性装置,货物放上去后轻轻推动即可往前输送,省时省力又安全。那些原先需要靠人力在客舱里搬运的防疫货物,就此“跑”了起来,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装卸人员的疲劳。减少了装卸人员作业时频繁弯腰搬运、手抬肩扛。


“客改货”从每天一班增至十班


记者了解到,伴随疫情在境外持续蔓延,“客改货”国际航班在浦东机场从3月初的每天1-2班,急剧增加到当前的每天数十架。


比起全货机运输,客改货航班能更充分地利用航司既有机队运力、机场时刻机位等各类资源,却在装卸环节会遇到瓶颈。由于客舱物资装载难以使用机械设备、必须依赖人工搬运,对机场地服部门来说,所需投入的人力是普通航班的3-4倍。


(工作人员正在客舱内搬运防疫物资)


面对激增的航班,如果简单使用传统方式保障,必然导致装卸人手有限、需要客机长时间等待,防疫运输本身却急如星火。因此,除了启用“滑毯”这样的客舱内搬运助手,面对持续快速增长的“客改货”,还需要突破另一个人力瓶颈——把货物从机坪搬运到客机的客舱。


起初,这也是一个全靠人工的操作链条。不过,浦东机场地服的业务骨干很快动起了增加设备、减少人力的脑筋。


上海国际机场地面服务有限公司浦东特种车辆主管陆斌受命研究攻关,通过传送车与客梯车的组合运行模式,利用原本给腹舱运行李的传送车,将客舱货物提送到客梯车的中间高度,减少一半的人力传递路线,以此显著提高效率。


传送车衔接客梯车疏解装载瓶颈


与此同时,轮椅平台车也出现在了浦东机场地服的防疫运输保障中。除了承运在我国采购的防疫物资之外,在俄罗斯航空飞往上海的“客改货”航班上,客舱还装载了大量出口我国、生产防疫物资的化纤原材料,这些材料成卷包装,单卷就长达两米、重好几十公斤,也是人工搬运的大难题。浦东机场地服探索之后,用上了轮椅平台车,先将成卷的材料滚动到平台车上,再一并卸下,让卸载也能提速。


配载平衡是现代民航安全运行的底线环节之一。特别是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重量轻、体积大,不少“客改货”航班在实际装载中,可能遇到物品体积偏大、无法依照常规方案配载、需要再做调整的情形。


(传送车与客梯车形成组合运行模式)


在浦东机场地服,承担这一使命的上海国际机场地面服务有限公司浦东平衡配载室从无到有摸索总结,为航司相关部门最终确认配载平衡、签派航班当好“智库”。


此前,一家国内航司的一架波音787-9需要执行客舱载货任务,浦东机场地服的平衡配载班组长唐峰在预配过程中,发现无论怎样优化方案都无法使重心指数落在安全范围内。他立即与航司联系,协商解决办法,确定在舱内使用沙袋压舱物的方式完成预配;而在实际装载过程中,作业人员又发现原定空间无法同时装下压舱物与货物,于是继续与航司协商优化装载方案,经过再三调整,最终顺利完成装载任务。


责任编辑:陈烺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