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中展示上海150余位大国工匠、上海工匠,全国第一个5G信号覆盖的现代展馆——坐落于上海市工人文化宫(西藏中路120号)一楼的“上海工匠馆”,9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十一假期开始后,馆内人气越来越旺,3号以及4号的参观人次都破千,3号最多,达到了1087人次。馆内讲解员项嫣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7天里,她们一共6位讲解员,分批进馆,虽然没能和家人朋友享受假期,但看到老少观众对于工匠的热爱之情,她们感觉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十一假期就快过去,工匠馆内的参观氛围依然火热。在6号上午,记者来到上海工匠馆内,序厅处已经有不少观众聚精会神地观看视频,这则梳理上海工匠发展历史的短片制作精美,信息里巨大,串联起了全馆,起到了很好地引领观众的作用。
讲解员项嫣瑶便告诉记者,在序厅的这段视频放映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让他们有更大的兴趣可以观看之后的展厅内容。从开馆到现在,项嫣瑶已经接待了无数的观众,有老有少。她告诉记者,老一辈的参观者都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颇感兴趣,尤其是第二部分,孕育上海制造,上了年纪的参观者都对里面的人和事头头是道,这也是他们燃烧青春,为祖国奉献的时刻,所以感触特别深。
而在第四部分,匠心智造,上海中心的建造故事吸引了更多带着孩子来参观的职工。他们更多地是想让孩子知晓上海这座城市飞速发展的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细节。项嫣瑶透露,很多孩子们在经过讲解后,对于建筑、交通、无人码头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缠着自己的爸爸妈妈一直在问,长大了怎么样才能去造上海中心呢?那些隧道我们也能造得出来吗?”这些充满童真又满怀憧憬的提问让项嫣瑶颇为感动。她表示,工匠馆的这些展品,这些故事以及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让观众可以不虚此行,各取所需。“老一辈的观众来找回忆和情怀,年轻的观众来找奋斗的方向,而孩子们则长了知识,更能体会父母工作的不易,这是一种非常直观动人的参观体验。”
国庆七天假期里,像项嫣瑶等6位讲解员,要工作4天,休息时间被切得零碎。但正如项所说,看着观众们眼睛里闪着的光,他们就觉得欣慰值得,工匠馆的建立,可能这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目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