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可靠性从99.99%到99.9999%,这是怎样的突破?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张锐杰 发布时间:2019-11-13 07:45

摘要: 这0.0099%的增长背后,是沈冰和他的团队十年的幕后苦功。

今年,随着第二届进博会的到来,在全市电网整体可靠性突破99.99%的基础上,西虹桥地区已领先一步实现99.9999%以上的超高供电可靠性,这一指标已经比肩东京、巴黎等国际先进城市。同时,中国获得电力指数也跃居世界第14名,为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增添了重要砝码。


对于今年刚获上海工匠、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科院电网技术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沈冰来说,这0.0099%的增长背后,是他和团队十年的幕后苦功。由他团队首创的配电自动化集成测试技术解决了分布式自愈系统的调试问题,大大降低了现场调试工作量和停电时间,提高了配电自动化的可靠性,在10秒内实现10kV线路故障的自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供电可靠性的数字每差一个9意味的就是10倍的恢复供电时间差。过去上海的平均恢复速度大约在50分钟左右,这达到了99.99%,而现在上海部分地区已经达到99.999%,也就是平均五分钟。那么,西虹桥地区的99.9999%就意味着如果发生停电,平均只要5-10秒即可恢复供电。”沈冰严谨地向记者解释了相关专业名词。


目前,99.99%已是人工抢修所能达到的极限。“大部分的停电都是由于意外导致,人工抢修要首先定位故障位置,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而后续操作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如果引入自动化方式,由计算机判断故障并切换线路,先保障供电。后续再由工作人员检修,从抢修变检修,既节省大量时间,也提高安全性。”



沈冰告诉记者,这项技术的原理听上去简单,就是通过在不同节点上安装智能单元,让供电系统能够独立思考、通过系统“自愈”调整供电,减少停电时间。但是,智能单元并非“即插即用”,每一个智能单元的参数都要独立设置,仅一个小区就要几百个智能单元,其实验存在很大困难:现场验证耗时耗力也不保险,但参数设置又与现场息息相关,怎么办?


最终,沈冰和团队想了一个笨办法:把陆家嘴“搬到”实验室。“说是把陆家嘴搬过来,其实是应用实时仿真技术还原了陆家嘴的供电系统。”沈冰回忆,所有陆家嘴片区的供电设备装了整整上千面两人高的柜子。最终,当这套设备再回到陆家嘴时,它们已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少电力故障也能在几秒内实现供电的切换。沈冰和同事们将该技术方案形成了电力行业标准《配电网分布式馈线自动化实验技术规范》,开创了配网建设的“上海模式”。


今年,进博会的机遇让西虹桥地区率先实现了99.9999%的超高供电可靠性,打响了“智慧保电”的品牌。“如果说之前的电力自愈技术是1.0,那么我们现在尝试的就是2.0。”为了这个目标,沈冰和团队成立了5G应用实验室,利用5G网络的低延时特性进行测试。“以前4G网络的速度达不到我们的要求,但是5G可以。随着5G信号的覆盖,我们可以把传统实验室变为线上实验室,通过网络模拟实验各种故障,这也将是5G技术在工业场景应用的一个场景。”配电自动化集成测试从无到有花了近10年,但是从1.0到2.0,沈冰和团队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李成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