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如今住在东园新村的居民们或许还能背出这样一个号码,电话那头接通的是一个“万事通”——断水、漏电、消防、电器,只要是家长里短的紧急事,打这个电话准没错。这名“万事通”,正是申厦物业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赵贇。
进入物业这个行业,赵贇听的是父亲的教导,“我父亲是技校老师,我常常去他那儿旁听,耳濡目染之下对于水电维修等技术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在1990年应聘当时的黄浦住宅办(现金外滩集团)前夜,父亲提醒赵贇:提前考个电工、水工等证书,方便以后干活。没想到的是,正因为考取了这些证书,他进入公司后成为了一名基层的物业维修工。
年轻时赵贇如愣头青一般,一头栽在工作中,哪家漏水了,哪家断电了,他总是第一个前去查看情况,马上解决问题,“当时家里离东园新村比较近,骑个自行车10分钟就到了,所以也比较方便我工作。”久而久之,他被领导安排在值守一线的岗位上:只要居民有任何急难愁,找赵贇总没错。然而,工作时间一长,赵贇发现许多居民总是“找不到”他,为此他将自己的拷机号(后替换为手机号)张贴在了维修大楼下。当然,每天24小时,几乎365天都需要“在线”的她也碰到过“甜蜜的烦恼”:谈恋爱时与女朋友前脚刚踏进电影院,后脚就被拷机喊到小区内处理跳闸情况;妻子生孩子时,他直到最后一刻才赶到医院;半夜时分,家人常因为电话声响,睡不好觉……说到这些,赵贇对家中总是有些抱歉,但也正是因为这些,让他获得了居民的点赞。
在从事物业维修工作的三十年中,他善于动脑,攻克难啃的硬骨头。小区内的路灯因为线路老化常常短路,如果要维修就必须要撬开小区的水门汀路面,修好后再重铺路面,消耗的人力、物力、时间不止一星半点。然而,路灯短路极易影响居民出行,不修又不行,怎么办?在一次下班路上,赵贇发现马路上的交通信号灯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收集电力,从而进行供电。那么,何不将这一方式移接到小区路灯上?于是,他通过对路面照明灯具、太阳电池板的容量、蓄电池容量进行核算、反复改造试验,用太阳能板、LED灯和蓄电池组成一个优化组合,起到节能、环保作用,年节约电量4万多度,节约电费约2万多元。而他的徒弟郑清洪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今年7月小区进行垃圾分类时,由于天暗的快,很多居民都辨识不清分类的垃圾桶,郑清洪借鉴了赵贇的优化方案,将其进行改良,自制了太阳能感应灯,并设置在垃圾桶上方,如此一来到了晚上,感应灯自动亮起,居民也没有了分辨不清垃圾桶的烦恼。在赵贇的带领下,团队在近3年累计解决的急难问题完成率达95%以上。
现如今,赵贇已经搬离了东园新村附近,负责东园新村的维修工也换了人,但小区内的居民、住户依然记得他和他的号码,“有时候他们有什么急事总是习惯先打我的电话,听到是我的声音,才反应过来是打错了。”正是因为对每一户曾维修过家庭的责任,让赵贇的号码成了他们心中永不关机的一条“热线”,因为对他来说,坚守自己的岗位,就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实践。
图片说明:赵贇正在与团队一起检查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