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每年为12万病人解除病痛!这位上海工匠说,把常见病看到极致,也很让人骄傲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蓓 发布时间:2019-10-09 13:29

摘要: “我刚毕业时,推拿学还没有博士硕士,当时我看到自己的导师,就想再过三五十年,这就是我的样子吧。”

在现代医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有一种医生,不靠器械、不用药,只凭一双手来治愈病人。推拿医生最早出现在黄帝时代,在如今的AI社会不仅没有没落,反而愈发赢得时间的尊重。他们的存在,既是传统中医的神奇价值所在,也是古老文明所蕴含的匠心的传承。



昨天,2019年“上海工匠”出炉,在102名新晋工匠中,唯一的一名中医就是一位推拿医生:上海中医大附属岳阳医院孙武权教授。



“别的医生都是和死神在搏斗,而我们看的就是常见病,但即使这样,每年能为12万病人解除病痛,我就感到非常骄傲。”在他已经工作了30年的小诊室中,孙武权如此阐释自己的初心。



徒手治疗,比“黑箱操作”更难



没有医疗器械,不用药,推拿医生唯一的劳动工具就是自己的一双手。徒手治疗是一种最简单、原始的治疗手法,通过抚触和按压来解除病痛。



如今,社会上从事按摩推拿的商业机构越来越多,一个没有医学基础的人经过3个月培训就能上手。但是在医者眼中,这不是医学治疗,最多属于一种让人舒服的放松方式。



“真正的手法治疗,好比黑箱操作,甚至难度更大。”孙武权告诉记者,其他医生可以通过开刀或者用现代仪器照射检查,来了解病人身体的病变。但是对于推拿医生来说,手掌的触感是他们感知疾病、对抗病灶的唯一办法,“就像是在进行一场黑箱操作。”



孙武权是我国丁氏推拿流派的主要传人,他的手特别温暖、柔软、灵巧和有力。鲜为人知的是,为了练就这样一双“职业的手”,推拿医生要付出怎样的艰辛。



每天早上6点半就要练功,常年练习易筋经和少林内功法,他就逐渐学会了掌控体内力与气的关系,做到收放自如。孙武权记得,念书时每天的晨练让他精疲力竭,有些同学实在挺不住,上第一节课时就有些昏昏欲睡。但是,他挺住了。



在米袋上练手法,想象它们是人的身体,把自己的手背在粗糙的米粒上无数次翻滚,直到手上皮都脱落。这是学推拿最艰难的基本功:一指禅推法、滚法。米袋上练熟了,就同学间互相在身体上练。



要练到什么境界?“就是一摸到病人,就知道哪里有问题,应该用什么手法。”孙武权说,徒手治疗的精髓就在于“手摸心会”,通过手上的力量传递一种只有推拿医生才能读懂的信号和信息,并且通过不同的手法把力量作用到经络和气血,达到持久、均匀、柔和和渗透的效果。“表面上是一种物理作用,内在还有化学、生物学、磁场的作用,到现在医学界都无法解释清楚推拿为什么有效,但效果就这么发生了。”




打造推拿界“黄埔军校”



孙武权的这双手,有多神奇?



很多病人走遍大江南北治不好的病,经过他的揉、按、搓、推,好了。有的病人自己看好了病,又把孩子带过来看,最后一家三代都成了他的病人。有个家庭困难的病人住在上海老城厢旧里,患有椎管狭窄,从家门口走到弄堂口的公厕去解手,半途中需要停下来休息。别的医生对他的病束手无策,孙武权上门去为他治疗,结果又治好了。



“不止是外伤,推拿的神奇在于可以治疗很多病。”譬如孙武权不光擅长治疗脊柱筋伤,还能治慢阻肺、儿童斜颈、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



在推拿界,岳阳医院推拿科的金字招牌,就相当于时尚界的巴黎、包子界的天津、黄酒界的绍兴。孙武权带领的推拿团队,被称为国内的“黄埔军校”。



过去,推拿界崇尚用传统的斜扳法治疗脊柱病,使的是重力、猛力。一些病人常常痛的跺脚。90年代末起,岳阳医院创新性提出脊柱微调理念,改善了病人的感受度,也提高了治疗安全性。到了孙武权这一代,他又提出多靶点调整、法无定法的理念,推崇用更精细的手法来为病人提供个性化治疗。由于他在这一领域的努力,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在内的数十项课题,拿下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质量金奖等荣誉。





把常见病治疗做到极致



“我刚毕业时,推拿学还没有博士硕士,当时我看到自己的导师,就想再过三五十年,这就是我的样子吧。”30年后,孙武权回忆起当时刻自己的内心,十分平静。尽管已经可以预想到自己“退休时的样子”,但他说,“大部分行业不都是这样的吗,真正能成为社会顶尖人才的只是极少数,只要安心做好自己的事,已经很好了。”



孙武权上大学时,推拿班有55个同学,到今天还在从事推拿的不足三分之一。坚守,看似容易,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明白个中的寂寞和艰辛。“别的医生看的都是大病重病,一直与死神搏斗,而我们看的就是常见病。”孙武权坦言,“虽然这样,但如果能够用自己的手让病人不吃药不开刀就解除病痛,而且还便宜,这其实也是很让人骄傲的一件事。”现在,他带领的团队每年要为12万人次患者治疗,“把常见病的治疗做到极致”就是孙武权最大的心愿。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