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床”租户组成马桥“新家”宣讲团,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包璐影 发布时间:2024-11-06 13:20

摘要: 每一次,当宣讲团的成员讲述一个个故事时,就在传播着一份份“城市温度”。


2023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闵行区马桥镇的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考察,了解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等情况。11月6日,记者从马桥镇了解到,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其组建了一支马桥“新家”理论宣讲团。这支由“一张床”租户、党支部书记等7人共同组成的宣讲团,以沉浸式宣讲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亲历者视角进行沉浸式宣讲


“一张床”租户、敬老院护理员钱丽丽是宣讲团成员之一。27岁那年,她从老家江苏盐城来到上海,现在在马桥敬老院担任护理工。在这个岗位上,钱丽丽已经工作了整整13年。此前,她一直吃住在敬老院,晚上五六个人睡在一个房间里,由于大家工作时间不一样,往往休息不好也睡不好。


去年10月,钱丽丽和工友住进了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5号楼的双人间,房间面积三十多平方米,有家具、空调、电磁炉,走廊里有共享冰箱,楼内还有带烘干功能的共享洗衣机,出门几分钟就有小店和超市,隔壁还有唱吧,空闲的时候还能唱歌娱乐一下。


“现在去敬老院上班,骑电瓶车15分钟就到了。生活在这里,幸福感大大提升,蛮开心的。“钱丽丽虽然语言朴实,但从话语中依然能够感受到她对上海这个“家”的满意感。


可以说,宣讲团成员以亲历者的视角,通过沉浸式宣讲形式,带领大家追随习近平总书记足迹,现场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和社区群众在一起的温暖瞬间,实地感受上海市、闵行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筹措力度,是打造“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的生动实践。


上海真是一个有温度的城市


张颂蔚是宣讲团的另外一位成员,他的“新家”也在5号楼,是一个四人间。今年34岁的他来自河北邯郸,去年11月29日那天,张颂蔚和三位室友见到了前来考察的总书记。“总书记非常平易近人,走进房间后还摸摸我们被子的厚度,跟我们唠家常,问我们的工作情况、家里父母的健康情况,”张颂蔚直言,自己当时的心情非常激动。


宣讲中,在马桥从事保安工作的张颂蔚坦言,这里的四人间的床位费每人每月只需500元,公共厨房、公共图书馆都有,健身房、球场都是免费的,让自己深深感受到了“新家”的温暖与便捷。


“其实我觉得,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就是国家、上海包括马桥对我们的一种关心,对于我来说,上海真是一个有温度的城市。感激总书记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关心牵挂,这里居住环境好,租金也实惠,把我们外乡建设者当成自己家的孩子一样关心,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张颂蔚表示,作为马桥“新家”宣讲团成员,他会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本职工作中继续充满干劲、继续发光发热,他会继续生活在马桥,为上海的建设、马桥的建设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每一次,当宣讲团的成员讲述一个个故事时,就在传播着一份份“城市温度”。宣讲团团长、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党支部第一书记、租赁社区居委会筹备组组长李建军表示,虽然宣讲团的成员们不是专家学者,但他们用“身边事”讲“硬道理”,是极具感染力的,也希望以此吸引更多青年人和一线劳动者来到上海、留在上海、融入上海。


据悉,马桥“新家”宣讲团目前有7位成员,既有土生土长的马桥人,也有生活、奋斗在马桥的来沪建设者,宣讲团成员以亲历者的角度真情讲述,带领大家现场感悟总书记的殷切嘱托,通过沉浸式宣讲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截至目前,宣讲团已面向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等开展宣讲活动497场,覆盖听众约1.5万人次。


“宣讲团取名马桥‘新家’,既是宣讲团主阵地、闵行马桥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的简称,同时又寓意着天南地北的青年来到上海、来到马桥 ,将以这里为‘新家’,真切感受‘上海有你更美好,你因上海更青春’,用一张张温暖的床,筑起一个个安居的梦。” 李建军介绍。


他坦言,为一线劳动者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让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能够在上海这座城市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是“新家”管理方的共同心愿,更是践行总书记“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马桥“新家”宣讲团将着力通过宣讲,让居住在这里的每一位劳动者感受到城市的高度和温度,同时找到“家”的温暖。


头图为闵行区马桥镇的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外观图。受访单位供图


责任编辑:郭娜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