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办事提“速度”,为民生服务加“温度”!如今,在上海市民的手机上,有一个APP可谓越用越方便,越用越贴心,那就是“随申办”。
10月14日,记者采访了解到,五年来,上海“一网通办”坚持问需于民、服务于民,以改革引领和数字赋能双轮驱动实现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使“一网通办”成为了市民群众共同参与、普遍受益的城市品牌。
今年日均办事41.96万件
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五年来,上海“一网通办”始终坚持业务创新,强化技术支撑,打造数字维度上的整体政府。
截至目前,“一网通办”个人实名用户累计超8456.3万,法人用户累计达394.2万;“一网通办”平台接入事项累计达3737项,累计办件超过5.78亿;2024年日均办事41.96万件,今年全程网办率83.16%。“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好差评”好评率达到99.95%;“随申办市民云”移动端月活峰值达2390万,“随申办企业云”拓展移动端为企服务渠道,为企业用户提供涉企事项办理、涉企信息查询、惠企政策发布等相关惠企服务。
市民普遍有个感觉,“一网通办”使得自己办事像“网购”一样便利。
据了解,为了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上海按照“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网办理”“统一发证”“一体管理”等“六个一”的标准,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提供方便快捷的集成服务。目前,已上线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次办”等46个“一件事”,累计办件量超2221万件。线下政务服务大厅“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全覆盖,提供办事兜底性服务,着力解决企业群众办事中遇到的疑难复杂问题。
同时,创新推出在线帮办服务。对标“网购型”客服体验,打造“021”帮办服务体系,要求帮办服务“0”距离不间断,畅通线上线下“2”两个渠道,专业人工帮办“1”分钟内响应。持续拓展线上人工帮办服务范围,520项高频事项全部开通线上人工帮办,推进部分高频事项开通远程虚拟窗口,通过“同屏”服务,实现线下办理实效。在工作时段,线上人工帮办原则上要达到1分钟内首次响应,解决率超90%。
不仅如此,上海还创新免申即享主动服务,实现重点事项免于申请、免于填写、免于提交、一次办成。目前,“免申即享”上线事项数382项,累计办件量超过3227万,其中个人2988万,法人相关238万。
解决“一件事”到办成“一类事”
每个市民都有各自的“烦心事”,“一网通办”不仅要“办”,更要重在“通办”。
2023年以来,部分用户在医院使用电子医保给小孩看病使用随申办时通常会遇到‘亲属关系认证不通过’,经过排查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未成功绑定亲属码,或是证件号码绑定错误。
对此,市大数据中心发挥12345热线作用,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亲属码认证问题解决。
一方面,在亲属随申码人工审核中增加人工帮办环节,帮助亲属随申码申请用户顺利完成亲属码申请;自亲属随申码人工帮办上线以来,亲属随申码人工审核成功率从90%提升至98%。另一方面,则协同治理部优化亲属随申码亲属关系数据及时同步,开发随申码亲属关系服务查询接口,提供服务以来,办理互联网医院业务时提示亲属关系校验不通过的问题下降25%。
据了解,通过认真收集、处理市民反映问题,上海及时梳理发现“一网通办”的难点堵点,找准服务企业群众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不断优化办事流程和办理。目前,累计收到市民来电来信64万件、办结率99.9%,5天内解决的占一半以上。针对市民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反映的亲属码认证、老年人使用、外籍人士姓名认证等诉求,积极推动改造升级,目前已上线亲属码人工帮办、长者专版、国际版等服务,进一步改善用户体验。主动开展专项调研,倾听用户声音。
推动“随申办”改版升级
如今,市民会发现,手机里的“随申办”又升级了。
据了解,此次“随申办”在全国政务类移动端中首创推出“多级导航”频道服务模式,将“首页”频道进行了架构调整,在头部增加了“推荐”“发现”“长三角”等3个可切换的“多级导航”子频道。
“个性化服务”中通过全国首创的应用服务池机制,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更加规范、符合其个性需求的服务和内容,打造服务内容从“标准化推荐”到“个性化呈现”的转变,最终实现“千人千面”服务目标。
“个人数字空间”则重点打造个性化可配置的数字空间,坚持取数于民、用数于民,丰富个人数据展示空间,畅通数据更新渠道,实现“个人数据个人管”。
除此之外,智能化更强。加强先进技术融合提升底层能力,强化“搜索”能力,打造“搜索即服务”体验。升级“民声”频道,梳理用户建议、用户咨询、用户投诉等多方面通道重新整合、布局、优化,突出12345、人民建议征集等诉求提交渠道,让用户诉求提交的渠道更加透明、更加充分、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头图为“一网通办”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