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正火热开展。在无人机装调检修工赛场,记者见到了此次的裁判之一,来自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超高压分公司的全国劳动模范何冰,这已经是他第二次担任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无人机赛事的裁判。趁着比赛之间的间隙,记者与何冰聊了聊无人机赛场上正上演的“未来之变”。
和数据安全管理员、工业机器人运维员两项决赛不同,无人机装调检修工赛场“独占”了一整个场馆,如此设置与竞赛的内容有关。何冰告诉记者,今年的竞赛和过去相比,操作难度和要求都高了不少。“选手们要从零部件开始,完成无人机的安装、调试,还要完成飞行、扫码、运输重物等操作。”他坦言,这样的设置更贴近于选手们的工作场景,“在实际工作中,现场排故等情况都会遇到,选手们不仅要做飞手,也要做熟悉无人机的‘多面手’。这是比赛的内容,也是未来对这一工种的要求。”
何冰特别留意到,参赛选手中有不少来自电力系统的选手。事实上,近年来无人机在电力巡检等工作中的应用,可以说是给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过去巡检靠的是人的脚力、眼力,现在数字技术将人力从这些工作中解放了出来。”从业以来,何冰不断探索无人机巡检的作业模式,丰富无人机工作场景,推动输电线路运检工作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升级。在上海,上海电网输电数字化监控中心的成立,实现了隐患监控“质的飞跃”。“过去无人机是一项新的技术,现在无人机已经非常普及,它更加工具化。目前,我们正在探索‘无人机+’,例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使无人机巡检更加智能化。同时,我们也在探索更多应用场景和应用可能。”
谈到未来,何冰认为,无人机在各类工作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场景,这次竞赛的举办,既是对无人机技术的一次普及,也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无人机+’需要更多的数字人才,这样的比赛可以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技术创新。”
在无人机装调检修工的赛场外,一场无人机操作工的观摩赛正同步开展,森林防火、农业采摘、嫌疑车辆追踪……无人机应用的“未来之变”,正随着数字人才的涌现走向现实。